詩詞典故·八公草木
【出典】 《晉書》卷七九《謝安傳》:“時苻堅強盛,疆埸多虞,諸將敗退相繼。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應機征討,所在克捷。……堅后率眾,號百萬,次于淮肥,京師震恐。加安征討大都督。玄人問計,安夷然無懼色,答曰:‘已別有旨。’”同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苻)融等攻陷壽春……(梁)成頻敗王師。晉遣都督謝石、徐州刺史謝玄、豫州刺史桓伊、輔國謝琰等水陸七萬,相繼距融。……謝石等以既敗梁成,水陸繼進。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初,朝廷聞堅入寇,會稽王道子以威儀鼓吹求助于鐘山之神,奉以相國之號。及堅之見草木狀人,若有力焉。”參見“兒輩平戎”條。
【釋義】 八公山位于淝水北岸,在今安徽淮南市西。東晉時,前秦苻堅帥大軍南進,遭到晉將謝石等抗擊,大敗于淝水,心驚膽戰,北望八公山,將山上草木誤認作晉軍。后世詩詞常用此典詠激戰克敵,也借以詠有關的人和地。
【例句】 但淝河洛澗,此事偶然諧。疑是彼、八公草木,得神明、相亮不相猜。(王質《八聲甘州·讀謝安石傳》1647)作者讀謝安(安石)傳而追懷其人。詞中引謝安派遣謝石、謝玄抗擊苻堅軍,敗之于淝水事,抒發敬仰之情。
上一篇:典故《八公山上鳴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八功德水》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