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簡介|介紹|概況
宋詞篇名。辛棄疾作。清陳廷焯以為“稼軒最不工綺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亦了無余味”(《白雨齋詞話》)。近人梁啟超說:“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藝蘅館詞選》)今人胡云翼不同意陳廷焯的看法,說他“顯然是無視于作者的別有寄托”,“作者追慕的是一個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遲暮之感的美人,這所反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治失意以后,寧愿閑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宋詞選》)。夏承燾說:“這詞必作于淳熙十五年之前。淳熙十五年,作者四十九歲,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已經(jīng)六、七年了,這詞里所謂‘燈火闌珊處’,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時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寫照?!?《唐宋詞欣賞》)鄧廣銘列此詞為“帶湖之什”,即以為作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至宋光宗紹熙二年(1192)之間(《稼軒詞編年箋注》)。喻朝剛說:“這首詞題為‘元夕’,描繪了元宵佳節(jié)滿城燈火,游人如云,徹夜歌舞的熱鬧場面,記載了一對意中人長街巧遇的情景。詞中那位獨立‘燈火闌珊處’的女子,也許并非實有其人,不過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唐宋詞鑒賞辭典》)這首詞層層鋪墊,反襯“那人”的超凡脫俗,自甘寂寞,運用比興手法,寄托自己的懷抱,情韻深長,耐人回味。
上一篇:《雁門太守行》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頍弁》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