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廬雜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陶廬雜錄》6卷,清法式善撰。法式善是乾嘉時期著名的蒙古族學者,除此書外,還著有號稱“科名故實二書”的《清秘述聞》和《槐廳載筆》。“陶廬”是作者書室的名號,故用以命名此書。
法式善在乾隆末年入《四庫全書》館任提調官,嘉慶間又奉命參與編修《全唐文》,因此他對文獻典故十分稔熟,本書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記載明清兩代的圖書目錄資料。陳預書為此書作的序中指出:“上自內府圖書,下至草茅編輯,罔不詳其卷帙,考厥由來。”如對叢書、類書的源流和刊刻情況的敘述就很受今人重視,對宋元以來詩文選集的記載非常豐富,其中有很多是傳本極稀的。由于作者在四庫館時間較長,所記載的清朝內府藏書及所刻殿本書籍有許多外間不能詳悉,書中所述作者本人直接參與的對圖書文獻的整理情況,更具有獨特的價值。例如南宋中興四大家之一的尤袤,其文集早已不傳,清初尤侗所輯《梁溪遺稿》僅從各種詩文選本及方志中輯得詩文數十篇而已,使后世對尤袤的文學成就難以了解,今人欒貴明近年輯錄《四庫輯本別集拾遺》,在遍翻《永樂大典》殘卷之后,也沒有發現一篇尤袤的詩文,因此斷言尤袤的集子在明初編修《永樂大典》時已佚,但法式善因《陶廬雜錄》第3卷中卻記載說,尤袤詩文在“《永樂大典》各韻時時遇之,余錄成帙,付孫編修平敘,平敘意欲刻行。”作者從《永樂大典》輯出的這個集子后來未見刻本,但底本有可能仍存留世間,為后世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又如關于辛疾棄《美芹十論》的系年問題,向來在學術界存有不同看法,其中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此文是否出自《永樂大典》,這個問題難于判斷,是因為法式善在為辛啟泰《稼軒集鈔存》作的序中說得比較含糊,但在《陶廬雜錄》第3卷中,作者就明確記載《美芹十論》輯自《永樂大典》,可為這一聚訟不已的問題下一定讞。
本書1959年中華書局根據嘉慶大興陳氏原刊本斷句排印出版,1984年重印。
上一篇:《陔余叢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陶淵明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