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陔余叢考》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趙翼撰。趙翼(1724~1814),清乾嘉時期著名學者,字云菘,一字耘松,號甌北。江蘇陽湖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進士,曾任內閣中書、乾林院編修、貴西兵備道等職。著作尚有《廿二史札記》、《檐曝雜記》、《甌北詩話》及詩文集等,后匯編為《甌北全集》。此書共43卷,為作者自黔西罷官后的讀書筆記匯編。因為是“循陔”時亦即辭官奉母期間所作,故名。其中包括論經義4卷,史學11卷,掌故6卷,藝文3卷,紀年1卷,官制2卷,科舉2卷,風俗2卷,喪禮1卷,器物1卷,數術及神佛2卷,稱謂3卷,雜考5卷。作者是一位詩人兼史學家,在考史論文諸條中,很有些精辟的見解。如指出《南史》與《齊書》、《梁書》、《陳書》三書,《北史》與《魏書》、《周書》、《北齊書》三書的繁簡互異之處,《南史》與《北史》自相抵牾及自敘失實之處,新、舊《唐書》年號、書法、繁簡互異之處,都十分精細。又如第12卷中詳細考論說:《新唐書》列傳內所增事跡較《舊唐書》多出二千余條,其小者不必論,其有必不可不載而《舊唐書》所無者;《舊唐書》所載亦有不應刪而《新唐書》反削之者;新、舊《唐書》又有彼此互異者,均詳為撮錄,及據《通鑒》、《綱目》、《唐鑒》、《貞觀政要》、《五代史》、《北夢瑣言》等書詳為訂正。后來作者所著的史學名著《廿二史札記》一書,即在該書論史諸卷的基礎上擴充而成。該書除論史外,于典章制度,風俗名物,也多能考證源流,唯不免失于瑣細。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評價該書說:“云崧本詞賦家,于經從無所得,故考論經義,率皆門外之談。惟史家頗稱熟悉。曾著有《廿二史札記》。此間十一卷,已得其大略,著作于《札記》之前者。而雜論故事數卷,尚多可取。”評價較為公允。但也有李慈銘、現代學者張舜徽等人,認為趙翼“識見淺陋,全不知著書之體”,懷疑該書“非趙所能為”,并據傳聞說該書與《廿二史札記》乃是“趙以千金買之一宿儒之子”,于乾隆五十六年成書,有湛貽堂刻本。通行版本195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據湛貽堂刊本斷句排印本,1963年中華書局據商務印書館舊版重印新1版本,1990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簡體字橫排的校點本等。
上一篇:《間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陶廬雜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