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水金鑒》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傅澤洪主編,鄭元慶編輯。共175卷,卷首附圖1卷。收錄自《禹貢》以下、清康熙末年(1722)以前有關黃河、長江、淮河、運河、永定河等水系的源流、變遷和治水的文獻資料。主編傅澤洪字稚君,鑲紅旗漢軍,曾任淮揚道河官,“嘗寒暑風雨于泥淖畚鍤間二十余年”,富有治水經驗。該書側重于河道興廢及河堤閘壩疏筑塞防的經驗教訓,兼論官司、夫役、河道錢糧、漕規漕運等事,目的是要供治水者借鑒,故曰《行水金鑒》。體例上按照水系進行分類,每類中再按照朝代先后編排。所收編的資料十分豐富。凡《禹貢》、《河渠書》、《溝洫志》、《水經注》,兩漢魏晉南北朝帝紀列傳及各種地志悉行輯錄,庶求完備。新舊《唐書》無河渠志,則凡紀傳所有,無不登載。宋金元三史除《河渠志》外,如紀傳、五行、百官諸志,捃拾靡遺。明代則據《明實錄》、《明會典》、《明史稿》及各省通志、府州縣志,旁及碑版、稗史、小說。對歷代治河名臣著作,如潘季馴《河防一覽》、萬恭《治水筌蹄》、靳輔《治河書》、張伯行《居濟一得》等摘錄尤多。幾乎囊括了當時所能見的文獻圖籍。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價說:“談水道者,觀此一篇,宏綱巨目,亦見其大凡矣。”楊壽楣評價說:“凡講求水政者、莫不奉為圭臬”。書成于雍正三年(1725)。該書的體例多為后來所沿用。道光十一年(1831),黎世序、張井、潘錫恩編有《續行水金鑒》,所收資料從雍正初年至嘉慶末年(1820)。共156卷,附卷首1卷。1936年武同舉等應國民政府經濟委員會水利處邀請編有《再續行水金鑒》,昕收資料從道光初年至宣統末年(1911),共200卷。二書體裁、范圍均與《行水金鑒》大體相同,取材主要為《清實錄》、《東華錄》、《會典》、《諭折匯存》、以及各種檔案、章奏、專著、方志等。三書首尾銜接,系統地匯總了中國古代各主要河流的文獻資料。1955年南京水利實驗處編輯出版有《行水金鑒續行水金鑒分類索引》,除編制索引外,并作有校勘,便于查找,可參考。
上一篇:《草葉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西行漫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