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紀傳體晉代史書,二十四史之一。貞觀十八年(644),唐太宗下詔修撰《晉書》。由宰相房玄齡及諸遂良、許敬宗3人監修,參加編寫的有令狐德棻、李淳風、李延壽、孔穎達等20余人(作者署名只房玄齡一人)。他們在原有十八家晉史的基礎上,以臧榮緒的《晉史》為底本,參用唐初仍保存的晉代諸帝起居注及各類雜史、文集,至貞觀二十年,撰成此書。因司馬懿、司馬炎系開國帝王,陸機的文章、王羲之的書法均為唐太宗所贊賞,所以唐太宗親為《宣帝記》、《武帝紀》、《陸機傳》、《王羲之傳》、作論贊,故舊本題為“御撰”。《晉書》有帝紀10卷、志20卷、列傳70卷、載記30卷,總計130卷。改“世家”為“載記”,用以記載十六國中十四國的情況。其余二國:西涼李嵩,被唐朝皇帝認為始祖;前涼張軌,原為晉臣,后仍奉晉正朔,故皆入列傳而不入載記。現十六國材料已不多見,《晉書》載記成為研究當時北方少數民族的珍貴史料。《晉書》列傳做得較好,記有170余人,頗多合傳。或以高門士族合傳,或以文人名士合傳,或以史學家合傳,此種類傳便于查閱。天文、歷律二志,因是天文歷律家李淳風所撰,向為人所稱道。《晉書》是官修史書,屢有忌諱。此書文辭華麗,留有六朝駢偶余風。每一卷后有論有贊,又頗多累贅。在內容方面也有取舍失當,不夠充實之處。如九品中正制乃一代大事,而《職官志》中竟未提及。魏之屯田,晉之占田,記述也語焉不詳。又多收《搜神記》、《幽明錄》等書中荒誕神怪之談,更無可取。不過,安史之亂以后,諸多晉史皆已失傳,《晉書》仍是研究晉史的重要參考書籍。清末民初,吳士鑒著《晉書斠注》,引書320余種,于辯異、證同、糾謬、補遺等用力甚多,可供研究參考。1974年中華書局出版的《晉書》點校本,是以清金陵書局本為工作本,與百衲本、武英殿本互校,并參考元二十二字本,明南、北監本,吳本(吳琯西爽堂本)、周本(周若年刊本)及汲古閣本校定而成。
上一篇:《昭昧詹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智囊》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