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昧詹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本書為清代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的弟子方東樹(植之)撰著的詩話。其中按體裁分五古、七古、七律三種,各體有通論一卷,然后在各體中又按時代對各家論述。取材主要根據(jù)王士禛《古詩選》、姚鼐《今體詩鈔》,并參以劉大櫆《歷朝詩約選》、《盛唐詩選》、《唐詩正宗》等。采各家之說,以姚范、姚鼐為主體,以論古文之法論詩,亦即以桐城派的眼光評詩。因此全書具有下列特點:1.門戶之見。桐城派興于乾隆中葉,與當時“江右三大家”袁枚、趙翼、蔣士銓是對立的,如本書卷12評吳萊詩時再三說:“俗調(diào)!開趙甌北、袁簡齋等派”,“不可令流毒后人!”同時與沈德潛“格調(diào)派”相呼應,如全書在“煉字”、“聲調(diào)”、“章法”上極重視,很多條取自沈德潛的《說詩晬語》。2.在評詩時,常用評制藝、試帖詩所用的術(shù)語;于題則有“點題”、“序題”、“著筆題外,正得題中”等;于章法則有“草蛇灰線過渡”、“斷續(xù)合離法”等;于字法則有“選字”,“折洗翻用”等,這在科舉時代是盛行的。3.本書往往使用禪宗語錄用語,這可能與作者晚年學禪有關(guān)。4.作為一部文學批評專著,除了糟粕以外,總還有一些精華值得借鑒。如論作家修養(yǎng)時說:“大約胸襟高、立志高、見地高則命意自高。……讀書多,取材富,則能隸事。聞見廣,閱歷深,則能締情。要之尤貴于立誠。”在評論詩和詩人時說:“性情面目,人人各具。讀太白詩,如見其脫屣千乘。讀少陵詩,如見其憂國傷時……儻詞可饋貧,工同鞶悅,而性情面目,隱而不見,何以使尚友古人者,讀其書想見其為人乎?”這與現(xiàn)代文藝理論“風格即人”有相似處。本書版本有多種,主要有全集本,即光緒十七年(1891)刊本、宣統(tǒng)元年(1909)安徽官紙印刷局排本、1918年亞東圖書館重排本,同年武強賀氏又據(jù)亞東本略加增補付印。汪紹楹就是根據(jù)賀本校點,刪去吳汝綸、闿生父子的評語,列入郭紹虞主編的“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之一,196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1984年再版。
上一篇:《春秋谷梁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晉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