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實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唐許嵩撰。許嵩為唐肅宗時高陽(今河北高陽)人,生平事跡不詳。該書共20卷,記述建都于建康(今江蘇南京)的三國吳國、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六朝事跡,附后梁事跡。所記史事起自東漢獻帝興平元年(194),迄于陳后主禎明三年(589)。體例上兼采實錄的編年體和正史的編年體,吳、東晉史事用編年體,宋以后用紀傳體。紀傳體部分又加有論贊。宋末只有總論部分,且為排偶文。梁末僅收錄魏征總論的下半篇,其后又附有蕭詧至蕭琮的后梁史事。齊朝部分中又載有《百濟傳》,體例較為混亂,敘事也多有重復。《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批評它說:“為例未免不純,又往往一事而重復牴牾。至于名號稱謂,略似《世說新語》,隨意標目,漫無一定,于史法尤乖。”但該書取材豐富,征引廣博。作者所生活的年代又去六朝不遠,因之能夠據親自所見,多方查考驗證,記載較為信實,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該書內容涉及廣泛,而以記述君臣行事,王朝興廢為主。同時對于建康地區的土地山林,城池宮苑,以及寺宇觀閣的沿革變遷和興廢置毀,也十分留意,尤為可貴。如作者自序所說:“若土地、山川、域池、宮苑,當時制置,或互興毀,各明處所,用存古跡。其有異事別聞,辭不相屬,則皆注記,以益見知。使周覽而不煩,約而無失者也”。故其記述多出于正史之外。自唐宋以來凡考證元朝史事及遺跡的,無不據以引征,如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引以證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畫品、鄭文寶《南唐近事》引以證玄武湖。劉羲仲《通鑒問疑》載《宋書·高祖記》景平二年書日蝕舛誤,劉恕修《長編》定日蝕在此年二月癸巳朔,都取該書為據。又陳后主時,覆舟山及蔣山上松柏常出不醴,俗稱“雀錫”之類,《陳書》遺漏不載,而王鞏《甲申雜錄》則引該書為據。《晉書》載謝尚謂蔡謨讀《爾雅》不熟,幾為勤學死,“勤學”當為《勸學》、為《荀子》中的一篇,姚寬《西溪叢語》據該書予以駁正。又裴子野所作《宋略》,當時稱為良史,沈約自以為不及,今已不傳,《資治通鑒》曾引其論贊數條,首尾亦不完整,而該書的宋代部分,完全依據《宋略》為藍本,并載有其中的論贊,約十分之一左右,也可為學者參證。該書的版本較多。1986年中華書局出版有張忱石點校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孟昭庚點校本,為目前的通行版本。
上一篇:《康熙字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思益堂日札》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