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益堂日札》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周壽昌撰。周壽昌,字應(yīng)甫,道光進士,曾任實錄館纂修、侍講學(xué)士、侍讀學(xué)士、內(nèi)閣學(xué)士等職。一生勤學(xué)不輟,尤專精史部。其它作品有《漢書注校補》、《后漢書注補正》、《三國志注證遺》、《五代史注纂注補續(xù)》等,文集編為《思益堂集》。該書共10卷,又一種5卷,其中第1、2卷考證經(jīng)史,第3卷訂正金石文字,第4卷記載清代掌故,第5至第7卷評論藝文,第8、9卷訓(xùn)詁名物,第10卷名《約言》,為作者的語錄。其中第1卷《七日來復(fù)》條,針對《易·復(fù)卦》中“七日來復(fù)”一句,辨明《集解》引侯氏、孔疏引褚氏及王安石《新經(jīng)》以七日為七月的訛誤。第2卷《金海陵》條記述金海陵王故實,“海陵御下嚴厲,未嘗假辭色,會磁州僧法寶欲去,張浩、張暉留之不可得,海陵聞其事,詔三品以上官責(zé)之曰:‘聞卿等每到寺,僧法寶正坐,卿等皆坐其側(cè),朕甚不取。佛者本一小國王子,能輕舍富貴,自苦修行,由是成佛,令人崇敬。以修福利,皆妄也。況僧者,往往不第秀才,市井游食,生計不足,乃去為僧 ,校其貴賤,未可與簿尉抗禮。閭閻老婦,迫于死期,多歸信之。卿等位為宰輔,乃復(fù)效此,失大臣體’。乃召杖法寶于朝堂”。評價說:“海陵為君,淫虐無道,獨此舉有英氣,觀海陵此舉,則元世祖、明武宗皆當愧死。”第4卷《和相籍沒》條,記述乾隆末年和坤當國,貪橫無比,籍沒之后,無不稱快。并抄錄其籍沒單,引趙翼《感事詩》互證,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第5卷以下品評藝文,采摘前賢軼事雋語,詮釋典故習(xí)俗,并訓(xùn)詁名物,也往往有所發(fā)明,頗有人所未言者?!都s言》部分原有數(shù)百條,后精刪為39條,有些條目深蘊哲理,富有情趣,亦堪一讀。如說“智也者,學(xué)之事也。非學(xué),胡智也?學(xué)也者,智之事也。非智,胡學(xué)也?”“韓、范逝而有宗、李,韓、岳逝而有吳、虞,北宋之猶可南也,人也。汪、黃死而檜后之,韓、賈生而檜先之,南宋之終不北也,天也”等等。由于作者博學(xué)多才,因而能夠出經(jīng)入史,縱橫捭闔,談藝說文,語中肯綮。此書今存10卷本、5卷本兩種版本,5卷本可能為作者的未完之作。有光緒十四年(1888)《思益堂集》本,1985年岳麓書社標點本。1987年中華書局以10卷本為底本、5卷為校本出版有點校本,重出條目均加有按語,5卷本多出的條目作為附篇,又附有作者傳記4篇及序跋3篇,收入《清代學(xué)術(shù)筆記叢刊》。
上一篇:《建康實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成功之路》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