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會要輯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宋代曾先后11次撰修會要,明初修《永樂大典》時,將宋代歷次所修會要打亂其原有的體系,分別采入各韻中。這些會要的原本后來很快都亡佚了。清嘉慶十四年(1809),徐松奉命修《全唐文》,他以搜集《全唐文》資料為名,命書手將《永樂大典》中所收各本《宋會要》的內容全部抄出,得到一個上千萬字的《宋會要》輯本。徐氏身后這個輯本為繆荃孫購得,光緒間,歸入廣雅書局,當時任兩廣總督的張之洞聘屠寄負責整理,將職官和禮兩類錄成清稿,后因張之洞離任而中斷整理工作。稿本被書局提調王秉恩占有,于1915年售給吳興劉承干的嘉業堂,劉氏先后聘劉富曾、費有容重加整理和改編,修成清本。1931年,北平圖書館從嘉業堂購得徐松輯本,并據以影印,定名為《宋會要輯稿》,以線裝200冊發行。1957年和1987年中華書局用此本兩度影印,精裝8冊,這就是現在的通行本。
《宋會要輯稿》是現存宋代史料中最原始、最豐富的一部,它共分帝系、后妃、樂、禮、輿服、儀制、瑞異、運歷、崇儒、職官、選舉、食貨、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釋17類,每一類中又分若干子目,各種材料以事目為經,年月為緯的方法編排,其內容主要包括皇帝的詔令、臣僚的奏議、政府的條令規章等等,篇幅約為800萬字,是研究宋代歷史的最基本文獻。
《宋會要輯稿》雖然史料價值很高,但畢竟還只是一部有待進一步整理的殘稿,由于原本的次序編排已被打亂,現存這個輯本又經過多次轉抄,因此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王云海的《宋會要輯稿考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對此書存在的脫、衍、誤、倒諸多問題作了初步的考訂工作,并為這部《輯稿》編制了篇目索引,給使用本書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今人陳智超近年來按照《宋會要》原本的體系將其中的食貨類基本予以復原,這是整理此書的一個新嘗試。另外,在劉富曾整理輯本的過程中,曾將原稿的許多內容都誤作“復文”刪落,陳智超找到了這些被廢棄的原稿,編成一部80萬字的《宋會要輯稿補編》(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1988年版)。今人王利器則從現存的宋代各種文獻材料中,輯出不見于今本《輯稿》的《宋會要》佚文(尚待出版)。這兩種增補本都是《宋會要輯稿》不可缺少的補充。
上一篇:《宋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宋刑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