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論》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戰國荀況作。今人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說:“荀子的《天論篇》,一方面指出,人依靠于自然,自然是第一性的,由此批判了唯心主義和神秘主義:另一方面,又指出,人可以控制自然,改造自然,又批判了因循自然的宿命論。他比較正確地處理了天人關系的問題。這是荀子在哲學史上的一個最大的貢獻。荀子的《天論篇》,是戰國時代生產技術和科學知識發展的產物,反映了地主階級發展生產的積極的要求?!碧旖蚴袣v史研究所等《荀子選注》說:“《天論》是一篇批判唯心主義‘天命論’的重要哲學論文。荀子從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論述‘天’和‘人’,實質上即物質和精神的關系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他尖銳地批判了孔丘、孟軻所宣揚的‘畏天命’、盡心知性、知天’等反動唯心主義謬論,提出了‘制天命”的杰出思想,為新興地主階級戰勝奴隸主階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思想武器”;“荀子的唯物主義也有不徹底的方面。他雖然提出了‘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的光輝思想,卻還不懂得實踐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大作用,他雖然揭穿了迷信活動的荒謬,卻又認為可以用來文飾封建地主階級的政治。他在文中宣傳新興地主階級的禮法,并且把封建禮法說成是永恒合理的,‘足以道貫’;這在當時,對于用新興地主階級的上層建筑代替奴隸主階級的上層建筑,具有積極作用的一面,但也表明了他畢竟是封建地主階級的思想家、政治家?!苯袢藦埬断惹刂T子文選》說:“荀子的天論,是孔子孟子所未敢的??鬃用献用慨敓o可奈何之際,不是拿‘天’來自解,便是拿‘天’來自慰,對于屬于自然的‘天’與‘命’,有時認為是有意志的主宰,故不脫宗教的氣味。而荀子則一反其所為。認‘天’是無意志的自然。我們人類,只有利用自然,或征服自然,斷不能聽順自然,或為自然所征服。這種理論。當是反對道家的宿命論而成的。故他批評莊子:一則曰‘莊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再則曰‘由天謂之道盡因矣’。他認為人類的職責,全賴勤勞奮勉,自強不息,以圖造福個人,造福社會。若事事聽順自然,迷信自然,則人類便成了廢物了。這樣的學說,頗有近于培根的戡天主義?!贝似U述了天行有常、人定勝天的思想。文中指出,自然的發展變化有客觀規律性,而這種客觀規律是不以人的主觀愿望為轉移的;但是人們能夠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以趨吉避兇,從而駕馭、征服自然。這種具有唯物觀點重理智、重科學的思想,在當時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文章論證周密精審,推理斬截,邏輯嚴密;善用設問對比手法,鋒芒鋒利,氣勢橫溢;構思嚴謹,精心結撰,鋪陳排比,句式整齊,遣詞準確生動,許多含義精審警辟的格言短語,沾溉古今,久誦不衰。
上一篇:《夜雨寄北》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夸父逐日》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