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李商隱作。《唐人萬首絕句》作《夜雨寄內》。清馮浩定此詩為唐宣宗大中二年(848)秋游巴蜀時作,并說:“語淺情濃,是寄內也。然集中寄內詩皆不明標題,當仍作‘寄北’。”(《玉溪生詩集箋注》)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此寄閨中之詩。云間唐氏謂寄私昵之人,詩中有何私昵意耶?”今人馬群說:“是大中二年秋初李商隱滯留巴蜀期間,得到了妻子詢問歸期的家信,而寫給他妻子的詩。李商隱自開成三年(838)和王茂元的女兒結婚以后,就成了牛、李兩黨攻擊排斥的對象,十多年來,坎坷不遇。王茂元死后,曾一度在佳州刺史鄭亞幕下任職。大中元年(847)十二月,李德裕被貶崖州,李黨失勢,鄭亞也因此而被貶為循州刺史。可能是為了另謀出路,李商隱來到巴蜀一帶,滯留至秋方歸。可以想象,他這時的心情是窮途失意,欲進不能,欲歸不得。在巴山夜雨孤獨寂寞之中,又收到了妻子詢問歸期的來信,情不能自已,便寫了這首‘語淺情濃’的寄內詩。”(《唐代文學論叢》82年第1期)安徽師大中文系《李商隱詩選》:“是作者在梓幕期間寄贈在長安的友人之作。《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馮浩、張采田系此詩于大中二年秋作者游巴蜀時。然巴蜀之游是否存在,本就有不少疑點(岑仲勉《玉溪生年譜會箋平質》曾詳加辨正),且作者《楚澤》、《陸發荊南始至商洛》、《歸墅》等篇(均大中二年秋自桂林歸長安途中作),均明言秋令經楚澤、荊州、商洛一帶,而本篇則明言秋時留滯巴蜀,歸期未卜,兩相對照,顯非同時之作。故仍從現傳李詩各本作‘夜雨寄北’,系于梓幕期間。其時作者妻王氏早已去世。”今人陳伯海《李商隱詩選注》:“是在蜀地懷念親人的詩。先以歸期未卜,點出離情;夜雨池漲,烘托愁思。接下來本該承寫思念之情,卻忽然跳開一步,去懸想他日重逢共話此時巴山夜雨的情景,從而將當前相思的苦痛與日后團聚的歡愉融合在一起,愈是向往于團聚的歡樂,也就愈感受到相思的煎迫。”此詩是作者留滯巴蜀期間,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王氏的。開成三年(838)王氏和李商隱結婚,大中五年(851)王氏因病去世。此詩寫于大中二年。通過描繪自己在巴山秋雨之夜霎那間的思想活動,表現了思念妻子、渴望北歸的情緒。前兩句通過問答和典型環境的描繪,寫出了客居異地的孤寂情懷和對妻子的綿綿思念之情。后兩句緊扣“夜雨”,另辟新境,遙想他日重逢,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都將成為剪燭夜談的資料。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感情濃烈,語言樸素。巴山夜雨,反復使用,前后意境迥然不同,增強了纏綿深婉的情致。此詩對后世影響很大,“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的成語即源于此。
上一篇:《聲聲慢·尋尋覓覓》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天論》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