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簡介|介紹|概況
史書名。原名《太史公書》,又稱《太史公記》,東漢后始稱《史記》。西漢司馬遷著。司馬遷《報任安書》說:“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贊》說:“其是非頗繆于圣人,論大道則先黃老而后六經,序游俠則退處士而進奸雄,述貨殖則崇勢利而羞賤貧,此其所蔽也。然自劉向、揚雄博極群書,皆稱遷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蓖踉收f:“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于后世?!?《后漢書·蔡邕傳》引)宋蘇轍說:“其文疏蕩,頗有奇氣?!?《上樞密韓太尉書》)呂祖謙《大事記》說:“太史公之書法,豈拘儒曲士所能通其說乎?其旨意之深遠,寄興之悠長,微而顯,絕而續,正而變,文見于此,而起意在彼,若有魚龍之變化,不可得而蹤跡者矣?!泵髅├ぁ妒酚涒n·序》說:“其所論大道,而折衷于六藝之至,固不能盡如圣人之旨。而要之,指次古今,出風入騷?!鼻鍎⑽踺d《藝概·文概》說:“太史公文,悲世之意多,憤世之意少,是以立身常在高處?!庇终f:“太史公文,兼括六藝百家之旨?!濒斞刚f:“恨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傳畸人于千秋,雖背《春秋》之義,固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矣。惟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發于情,肆于心而為文?!?《漢文學史綱要·司馬相如和司馬遷》)《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記載了上自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時代大約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妒酚洝酚质鞘穫魑膶W的典范。它展示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特別是漢王朝統治者的丑惡面貌,熱情描寫了廣大被壓迫人民的起義和反抗,歌頌了一系列的愛國英雄和有重大貢獻的人物,具有強烈的人民性和批判精神。它善于將典型事件與細節描寫結合起來,善于運用對比襯托手法和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口語去表現人物,從而塑造出了一系列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其語言簡潔生動,通俗曉暢,富于表現力?!妒酚洝吩谖覈穼W史和文學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開創了我國紀傳體的史學,也開創了我國的傳記文學。宋鄭樵說:“百代以下,史官不能易其法,學者不能舍其書。”(《通志·序》)它對后世的散文、小說、戲曲等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上一篇:《古風·西上蓮花山》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同諸公登慈恩寺塔》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