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人語》簡介|介紹|概況
文言短篇小說。選自《聊齋志異》。清蒲松齡作。清何守奇說:“此即罰淫,與《論語》首論為學孝弟,即繼以戒巧言令色意同。”(《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清但明倫說:“此一則勉人改過也。輕薄之行,鬼神所忌。余嘗譬之水深則所載者重,土厚則所植者蕃。淺水不能載舟,且滯而將腐矣;磽土不能植物,且削而就圮矣。天之生我至重,而顧自輕之;天之待我至厚,而顧自薄之。不福之求,而惟禍之速;甚至鬼神示警猶不自知悔悟,自覓生機,則夜臺孽鏡,能不為此輩設乎?菩薩現身,救度眾生苦厄,愿善男子、善女子,回頭是岸,立證菩提。善果即植,即以求富貴壽考,亦且立竿見影矣。”(同上)清呂湛恩《詳注聊齋志異圖詠》:“目淫原自意淫來,眸子盲時萬念灰。天視未遙從我視,轉移捷徑在靈臺。”今人劉烈茂等《新評聊齋志異二百篇》說:“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許多反對封建禮教、追求自由愛情的優美形象,而對調戲、玩弄婦女的輕薄行為則給予尖銳的批判。這里所寫的方棟見到漂亮的女郎就狂追不已,兩眼死死盯住,因此遭到女郎撒土迷目之懲,咎由自取。奇妙的是,他眼中的小翳,竟變成大不及豆的小瞳人,居住其中,使之成了個‘睜眼瞎’。后來方棟決心痛改前非,小瞳人便移居一處,令其復明一目。奇妙之中,不難看出作者感人心、示勸戒的寓意。”此說,是。篇末“異史氏”所言“輕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鬼神雖惡,亦何嘗不許人自新哉”,即此篇之主題。此篇故事來源于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八“鬼怪·奇疾”。然而,“《野獲編》所記,只取其病之奇。蒲松齡則改耳疾、鼻疾為眼疾,并推演其情節,作為對輕薄兒的懲罰。”(今人聶石樵《聊齋志異本事考證》)。作者接納諸流,化腐為神,對粗糙、怪誕的素材,善于進行剪裁、改制和藝術加工,不僅使其誕而合情,而且在作品中、注入了深刻的思想,具有豐富的人民性,故能受到人民的歡迎和喜愛。
上一篇:《盤庚中》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秋興八首·千家山郭靜朝暉》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