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舞馬
【出典】 唐·鄭處海《明皇雜錄》補遺:“玄宗嘗命教舞馬四百蹄各為左右,分為部目,為某家寵、某家驕。時塞外亦有善馬來貢者,上俾之教習,無不曲盡其妙。因命衣以文繡,絡以金銀,飾其鬃鬣,間雜珠玉。其曲謂之《傾杯樂》者數十回,奮首鼓尾,縱橫應節?!蛎鼔咽颗e一榻,馬舞于榻上?!壳锕潱栌谇谡窍?。其后上既幸蜀,舞馬亦散在人間。祿山常觀其舞而心愛之,自是因以數匹置于范陽。其后轉為田承嗣所得,不之知也,雜之戰馬,置之外棧。忽一日,軍中享士,樂作,馬舞不能已。”
【釋義】 唐玄宗晚年耽聲色之好,曾命令訓練舞馬,于千秋節表演。安史亂后,舞馬散失。叛鎮安祿山得前舞馬數匹。
【例句】 聞道凝碧池邊,宮槐冷落,舞馬銜杯酒。(柴望《念奴嬌·山河》3028)這是用唐代史事慨嘆南宋山河破碎。參見“管弦凝碧池”條。
上一篇:典故《舞雪》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蟋蟀來床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