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漁舟逐水愛山春》簡介|介紹|概況
詩歌篇名。唐王維作。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東坡謂世傳桃源事,多過其實;考淵明所記,止言先世避秦亂來此,則漁人所見,似是其子孫,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殺雞作食,豈有仙而殺者乎?舊說南陽有菊水,水甘而芬,民居三十余家,飲其水皆壽,近歲道稍通,漸能致五味,而壽亦益衰,桃源蓋此比也歟;使武陵太守得而至焉,則已化為爭奪之場久矣,嘗意天壤之間,若此者甚眾,不獨桃源。其說甚正。乃后之詩人文士,往往以為神蹤仙境,如韓退之詩云:‘神仙有無何渺茫,桃源之說誠荒唐。’劉禹錫云:‘仙家一出尋無蹤,至今流水山重重。’皆失之矣。右丞此詩,亦未能免俗。”清沈德潛《唐詩別裁集》:“順文敘事,不須自出意見,而夷猶容與,令人味之不盡。”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唐宋以來,作《桃源行》最佳者,王摩詰、韓退之、王介甫三篇。觀退之、介甫二詩,筆力意思甚可喜。及讀摩詰詩,多少自在;二公便如努力勉強,不免面紅耳熱,此盛唐所以高不可及。”今人黃雨《新評唐詩三百首》:“此詩取材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內容并不超過陶文所寫者。只是把秦人后代改為神仙,桃源改為‘靈境’、‘仙源’,譏諷漁人塵心未盡,終于還鄉。這種修改,實無多大意思,而且與前面所寫人物、環境,也多不協調。不過,作者寫此詩時,僅十九歲。從這首詩中,我們倒是可以看到他早年的作品,已呈現出‘詩中有畫’的特色了。”此詩題材取自陶淵明的敘事散文《桃花源記》,借對桃源人寧靜、自由生活的歌詠,反映了作者青年時期美好的生活理想和愿望。詩三十二句,四句或六句一換韻,平仄相間,轉換有致;筆力舒健,從容雅致;通過一幅幅形象的畫面開拓詩的意境,體現了作者“詩中有畫”的特點,頗為后人稱道,清翁方綱說:“古今詠桃源事者,至左丞而造極”(《石州詩話》),可謂定評。
上一篇:《桂枝香·金陵懷古》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桃花源詩并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