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刀會》簡介|介紹|概況
全名《關大王單刀會》。雜劇劇本。元關漢卿著。明沈德符《顧曲雜言》說:《單刀會》等劇“不特命詞之高秀,而意象悲壯,自足籠蓋一時。”明祁彪佳《遠山堂劇品》以此劇入“雅品”,說:“其意致自與常調迥別,此必是元人所作。”清焦循《劇說》記明胡侍《真珠船》說:《單刀會》等劇“率音調悠揚,氣魄雄壯。后有作者,鮮與為京。蓋當時,臺省元臣、郡邑正官及雄要之職,中州人多不得為之,每沈抑下僚,志不得伸,……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聲歌之末,以抒其拂郁感慨之懷,所謂‘不得其平而鳴焉’者也。”清楊恩壽《詞余叢話》說:“所謂《單刀會》者,余固習見之也,第二支演帝登舟后,掀髯憑眺,聲情激越,不減東坡‘酹江月’。當場高唱,幾欲裂鐵笛而碎唾壺。”日本青木正兒《元人雜劇概說》說:“足以窺見關漢卿那豪爽的一面的作品,是《單刀會》。……其事跡勇壯,其曲詞勁健,真有使懦夫興起之概……。全劇越往后排場越緊張,到了最高潮時,便忽然收束,實在是精神爽快。”此劇熱情謳歌了關羽的光輝業績和蓋世雄風,塑造了一個叱咤風云的英雄形象,對處于民族壓迫中的元代人民,無疑具有巨大的鼓舞力量。作品前兩折通過喬公和司馬徽之口,用渲染、烘托的手法,從側面虛寫關公,使關公第三折一上場,就渾身是戲。作者把矛盾沖突的高潮安排在第四折,高潮一過,全劇便戛然而止,絲毫不拖泥帶水,為雜劇的結尾提供了一個光輝的典范。作品曲辭蒼勁雄壯,慷慨激越,極富有感染力。
上一篇:《北征賦》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南澗中題》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