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鐘》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小雅》篇名。《毛詩序》說:“《鼓鐘》,刺幽王也。”漢鄭玄《毛詩傳箋》:“為之憂傷者,嘉樂不野合,犧象不出門,今乃于淮水之上作先王之樂,失禮尤甚。”宋朱熹《詩集傳》:“此詩之義未詳。王氏曰:幽王鼓鐘淮水之上,為流連之樂,久而忘反。聞者憂傷,而思古之君子不能忘也。”清姚際恒《詩經通論》:“《小序》謂‘刺幽王’,甚混。幽王無至淮之事,固不待歐陽氏而后疑之矣。嚴氏謂‘古事亦有不見于史者’,此遵《序》之過也。孔《疏》謂《韓詩》以為昭王,以《左傳》有‘南征’之說也。后人多從之;然亦未敢信。《集傳》既云‘此詩之義未詳’,又引王氏指幽王之說,何耶?”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循文案義,自是作樂淮上,然不知其為何時、何代、何王、何事?《小序》漫謂‘刺幽王’,已屬臆斷。……夫疑此詩非幽王時詩也可,且并此詩亦疑其非淮上詩也不可。”今人袁梅《詩經譯注》:“本詩乃刺昏君雖用先王之樂而德不相稱,并由此引起詩人對‘古圣先賢’的懷思。”高亨《詩經今注》:“這首詩寫作者住在淮水旁邊,在奏樂的場合中,思念君子而悲傷。”程俊英《詩經譯注》:“這是諷刺周王荒亂,傷今思古的詩。過去有說是刺幽王的,有說是昭王時的作品,都無確證。”高說,是。本詩多用將將、湯湯、湝湝、欽欽等象聲疊字,增強了詩的音樂美、節奏美,本詩對音樂的描寫是富有想象力和創造性的。
上一篇:《黃鳥》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七哀·明月照高樓》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