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典籍·呂氏春秋
戰國末秦相呂不韋召集門客所編寫的一部政論文匯編。又名《呂覽》。約成書于秦王政六年。原書分“十二紀”六十篇,“六論”三十六篇,“八覽”六十四篇,加“序意”一篇,計有一百六十一篇。但因“八覽”亡一篇,故現存一百六十篇,合為二十六卷。《呂氏春秋》一向被視為先秦雜家的著作,但這是綜合各家思想之所長,具有基本統一的思想觀點和理論體系的著作,而不是各種思想學說的機械拼湊。
本書以道家為主,儒家為輔,兼采墨、法、名、農各學派學說,集先秦諸子之大成,可以說是雜家的代表作品。書中保存了先秦各學派的許多資料,匯集了先秦各派比較進步的思想,如道家的“貴生”、墨家的“薄葬”、法家的“察今”、農家的“上農”等,惟于鬼神迷信所不取。此外,還保存了不少古史舊聞,以及天文、歷數、農醫、音律等方面的知識。所以,這是一部有多方面價值的古代文獻。《呂氏春秋》是從先秦向西漢過渡時期的產物,要了解先秦和秦漢的哲學史、思想史,都不能離開《呂氏春秋》。它的許多珍貴的思維經驗至今仍有借鑒意義。東漢高誘曾為此書作注,對本書的整理和保存作出過重大貢獻。近人許維遹(yu)根據七十九家校注作的《呂氏春秋集釋》考證比較詳,頗利于閱讀。
上一篇:歷代先哲、學術流派·名家
下一篇:詩詞曲賦文論·吳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