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春》簡介|介紹|概況
又名《雙影記》。傳奇劇本。清吳偉業著。作者《自序》說:“客有問于余曰:‘《秣陵春》何為而作也?幽婚冥媾,毋乃誕乎?’余笑曰:‘彼夫文人學士,放誕窮愁,怨女貞姬,憂思郁結,惝兮若亡,恍兮若見,竊兮冥兮,無所不之,而又何疑于余之說乎?余端居無憀,感慕若會有托而然耶?果無托而然也?余不自知也。’”清尤侗《西堂雜俎》說:“《秣陵春》諸曲,亦于興亡盛衰之感三致意焉。蓋先生之遇為之也。”近人蔣瑞藻《小說考證》記《花朝生筆記》說:夏完淳《大哀賦》“慘絕千古。吳梅村見之,大哭三日,《秣陵春》傳奇之所由作也。”近人吳梅《顧曲麈談》說:“吳梅村所作曲,如《秣陵春》、《臨春閣》、《通天臺》,純為故國之思。其詞幽怨悲慷,令人不堪卒讀。余最愛《秣陵春》,為其故宮禾黍之悲,無頃刻忘也。”又吳梅《中國戲曲概論》說:此劇“以玉杯、古鏡、法帖作媒介,而寄慨于滄海之際。雖摹寫艷情,頗類玉茗,而整齊緊湊,可與《鈞天樂》相頡頏。”日本青木正兒《中國近世戲曲史》認為“全劇之意在于悲明滅亡”,又說:“曲詞典雅凄絕,以活文學而言,價值極可貴。至于關目布置,不免冗雜之譏,往往令人生倦。”此劇借徐適和黃展娘的愛情故事,通過對南唐亡國的深沉憑吊,寄托了作者的亡國之痛,故國之思。作品曲文典雅,但頭緒紛繁,結構松散,藝術上存在著明顯缺陷。
上一篇:《石州引·薄雨收寒》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竇娥冤》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