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出清代常州派開山之師張惠言《詞選序》:“詞者,蓋出于唐之詩人,采樂府之音,以制新律,因系其詞,故曰‘詞’。傳曰:‘意內而言外,謂之詞。’”乃移《說文解字》釋“語詞”之“詞”而釋“詩詞”之“詞”,生發其義,皆在倡導填詞應重意格。如其所謂,詞“非茍為雕琢曼辭”,“其緣情造端,興于微言,以相感動,極命風謠”,“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蓋詩之比興,變風之義,騷人之歌,則近之矣”。并歷舉李白、溫庭筠、張先、蘇軾、秦觀、周邦彥、辛棄疾、姜夔、王沂孫、張炎等人為例,以深美宏約為主,醇厚沉著為歸,闡發意內言外之旨。近代況周頤對“意內言外”的解釋,則更為簡捷:“詞,《說文》:‘意內而言外也。’意內者何?言中有寄托也。”(《詞學講義》)常州派此論,主要針對浙派詞人一味追求清空,空疏無物,意旨枯寂,陷于饾饤寒乞之蔽而發,意在扭轉浙派頹風。
上一篇:使事用典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什么是懷古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