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丘》簡介|介紹|概況
《詩經·邶風》篇名。《毛詩序》:“《旄丘》,責衛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衛。衛不能修方伯連率之職,黎之臣子以責于衛也。”宋朱熹《詩集傳》:“舊說黎之臣子自言久寓于衛,時物變矣。故登旄丘之上,見其葛長大而節疏闊,因托以起興。”清方玉潤《詩經原始》:“《旄丘》,黎臣勸君勿望救于衛也。”今人吳闿生《詩義會通》:“前篇勸黎侯,此篇責衛伯,合觀之其義乃備。”高亨《詩經今注》:“狄人滅黎,黎國君臣逃到衛國,派人求救于晉,晉國托延不出兵,黎國君臣因作此詩。”藍菊蓀《詩經國風今譯》:“平時的農夫,就是戰時的兵士,本篇就是這位從軍的農夫,登高懷想鄉土,眷戀親人之作。通篇充滿了怨戰的情緒。作者可能就是這位農夫。”袁梅《詩經譯注》:“這是女子思念愛人的歌。每章開頭二句,以葛節曼長比況與愛人分別日久,并興寄情意綿綿。緊接著,女歌者便以嬌憨潑辣的話語數落愛人為何這么久不來?又猜度他可能另有新歡了。……接著便以怨慕不已的訴說衷情,并極力夸美愛人,表現了少女的純潔熱烈的愛情,以及在熱戀中微妙細致的情思變化。”《毛詩序》不誤。該詩表現手法婉曲,情詞激切,敘寫人物心理細致。
上一篇:《文星榜》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無衣》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