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志》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才子佳人小說,四卷十六回,又稱《第八才子書》,石印本改名《第一才女傳》。題“博陵崔象川輯”, “何晴川評”,首有晴川居士序。 崔象川,生平不詳,除本書外,尚寫有《玉蟾緣》。晴川居士序稱:“戊午之夏,博陵崔子攜書一部,名曰《白圭志》,請余為序?!贝藭裼凶钤绨姹緸榧螒c十年刊的繡文堂本,戊午當為嘉慶三年(1798),作者為乾、嘉時人。其他版本尚有補余堂、三讓堂、經國堂、聚錦堂、右文軒、文德堂、盛德堂、經綸堂等刊本,其中右文堂本稱《第十才子書白圭志》,封面鐫《繡像白圭全傳》,并假托紀曉嵐評?,F有春風文藝出版社整理出版的校點本。
《白圭志》寫的是明朝年間江南吉水縣有富翁張博,妻為孝廉何舒公長女大姑,生子庭瑞、女蘭英。何次女二姑,嫁白云村夏松。夏在蘇州為商,張博薦族人張宏為助,己同往。及歸,張在舟中毒死張博。親友不察,反請張宏主持張博家務。宏暗中吞占田產,亦有一子,名美玉。后庭瑞、美玉從師讀書,蘭英亦男妝同讀。及縣試,三人皆中。庭瑞不直美玉, 自往廬山白鹿書院求學,遇福建漳州道武英子建章,頗相得,以妹許之。 庭瑞赴省試,途中遇湖南巡撫楊時昌女菊英,隔舟和詩,私訂婚約。菊英抵父任,以婚事告母,其父逼令自盡,為仆救出,恰遇庭瑞叔張高,留為己女。后知為侄婦,修書告庭端。書為美玉所得,冒庭瑞名前往。時菊英已歸家,其父亦悔前事欲為成婚, 及識破假冒,交縣令毒打后縱之。美玉脫身后至蘇州,遇云南布政使劉元輝女秀英,仍冒庭瑞名和女詩。元輝怒,命縣令捕美玉,美玉瘐死獄中。秀英懼而逃,往湖南投菊英,皆以為庭瑞已死。秀英有兄劉忠,時任福建巡撫, 舟泊南康,夜夢得一白圭,醒后得圭,上書張博被害事,果獲張宏,因張博死后已封福建城隍,劉抵任后,即于神像前誅之。時庭瑞兄妹及建章已入京赴試, 中前三名,又見劉忠奏報及白圭,始悉生父被害事。庭瑞得授湖廣學政職, 與菊英、秀英成婚。蘭英已以養親辭職歸家。建章往吉水完婚。夏松見建章白眉,識為己子,乃幼年落水,為武英救為子,至此全家團聚。
《白圭志》這類小說早在唐代的傳奇小說中就有濫觴,以后的戲曲作品中,也有大量的這方面的故事,到了《白圭志》出現的清代,才子佳人故事的小說,已經形成了發展的“高潮”。
《向圭志》除宣揚“才子必佳人相配”外,還提出了前期才子佳人小說所未曾注意的問題即才子單憑有才有貌還不行,必須有德。如張宏之子張美玉,縣考時,他名列第四, “及府考,美玉舉了案首,庭瑞在第三名”;他的詩,引起了才女劉秀英的唱和,可謂之有才了。張美玉的貌,也可謂之驚人了,連楊巡撫知道他是冒名者后,還以為“縱然不是,有此才貌,不愧為我婿?!钡@個才貌俱全的張美玉, 終因缺德,死于獄中,作者如此寫這一人物,意在作為缺德者鑒。
《白圭志》表現出來的另一種頗得重視的思想,是婦女不甘為男子附庸的思想,書中所出現的五個青年女子,都不但面容俏麗,身材婀娜,聰敏過人,且自信“身為女子, 志勝男兒”,因此,個個作非凡之舉,人人有超男之為,女扮男裝, 參加科考,非榜眼即探花,至低也是翰林,令天下須眉不敢側目。曲折地反映了明末資本主義萌芽潛生,女性解放運動漸起的社會現實,雖然作者并不一定有自覺的認識,就這一點而言,《白圭志》與《鏡花緣》是有著共同性質的。作品也存在因果報應的成分,宣揚“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近在自己,遠及子孫?!睂憦埐└缸优c張宏父子不同的人生榮辱際遇,即貫串這一思想,不可取。
《白圭志》的藝術性與同類作品相比還是較高的。在描寫人物上,作者不是面面俱到,而是畫龍點睛似的,抓住富有特征意義的細節來刻畫,全書塑造了幾個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白圭志》故事有頭有尾,并以眾多的線索來表現小說的主題。主線是寫張庭瑞求取功名愛情,圍繞這一主線尚有多條副線:張博為張宏殘害最后冤仇得伸,是主線的前導線;張美玉在愛情上處處與張庭瑞作對,先奪菊英,后奪秀英,可算為主線的對照線;此外還有許多線索遙輔主線。作者對上述線索事先作了精心鋪設,最后才加以點破,點破之后,又不至于索然無味。
上一篇:《痛史》簡介|鑒賞
下一篇:《皇華紀聞》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