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辭情
與詩論有關的古代文論概念。“辭情”一詞,分而言之,辭是文辭,情指情感;合而言之,是指文辭通過藝術技巧表達而出的情感。劉勰《文心雕龍·熔裁》:“夫百節(jié)成體,共資榮衛(wèi),萬趣會文,不離辭情。”也就是說,文章的構成不能離開“辭情”。“情”與“理”相對,雖然,“辭”可寫“理”,但“理”并非“萬趣會文”的根本。“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人情”(《文心雕龍·知音》)。作者寫作的真正動機,還是“情”動于中的激發(fā)。而讀者是通過文辭的表達去感受作者所寫之情。“情欲信,辭欲巧”(《禮記·表記》),這是孔子對創(chuàng)作中辭情的規(guī)定。如果要把真情寫得淋漓盡致,就需要運用文辭的表達技巧。劉勰說:“是以將閱文情,先標六觀:一觀位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知音》)從“六觀”,可見文辭具有多種多樣的表達功能,以“辭”寫“情”,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劉勰指出了兩種情形,辭勝于情:“采濫辭詭,則心理愈翳。”(《情采》)辭弱于情:“士衡矜重,故情繁而辭隱。”(《體性》)針對這種矛盾,劉勰明確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必須以“情”馭“辭”,完美統(tǒng)一:“情者文之經(jīng),辭者理之緯;經(jīng)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此立文之本源也。”(《情采》)“辭”與“情”的關系,在表達上還有“情在辭內(nèi)”、“情在辭外”的區(qū)別。情在辭內(nèi),則語盡神完;情在辭外,得遙想之致。后者是詩人追求的某種藝術境界。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超詣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近代詩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