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甕金夢》簡介|鑒賞
社會小說,十四章。湖州現愚著。清光緒戊申年(1908)三月小說林總發行所初版。列小說林小本小說第三集第三冊。
《甕金夢》敘寫的是由寧波地方一建筑工匠吳阿巧于敗瓦頹垣中,斷壁碎磚間,發掘出甕金無數而衍化出來的一段曲折離奇的故事。阿巧自幼失父,由母扶持長大。母喪則依叔父。繼而學為業工手藝,甚為出色。頗得虞姓師傅賞識,乃以女妻之。虞歸道山之后,時受妻兄之譏。于是,分而自立門戶,夫婦融洽相得,倒也自有其樂。某除夕夜,正歡聚暢飲之際,忽有一黃姓老翁拜訪,謂有大任相托,且愿施以重金,而底里卻不予直告。雖有鄰居以色匪鬼神之語力相勸阻,然阿巧熱情踴躍,欲探以真實。即刻啟程,蒙面罩眼,來到一廓大精美的院落, 乃不知何處,寢食備至,曉息夜作,為之堙埋甕金不計其數。時有疑惑,暗留心計,作下記號, 以備后訪。事過境遷,卻總是念念不忘。心神不定,若有所失。食之不甘,寢之不寧。神以難聚,業以荒棄。遍訪城鄉,跡尋各處,鐵鞋踏破,一無所獲。無奈之中只得出門業工,上海、香港、新加坡。浪跡天涯,時光易逝,再旋故里,已在數十年后。深居簡出,權作艱窘。恰郡中動議興學,邀阿巧主工造屋,踏勘某古宅殘園。驀見五十年前之記號,目迷眼餳,驚恐萬狀。卻終聲色不露,乃輾轉設法,賃而為居。延宕拖沓,周旋調度,探明其構造,發現甕金,五十年舊夢一日踐之。然巨金擁懷, 已垂垂老矣,瞻前顧后,終以決定,或賑饑助民,或興學建樓,或入股造路,皆為熱心公益之舉, 自己僅得十之二三。于是,深得人心之贊譽。
《甕金夢》以一長達五十年的金錢夢一朝化為現實的奇跡為線索,展開故事的曲折進程,而最后的結局又如此這般的出人意料,作品的用心不可謂不深切。其乃旨在寄語同胞,忌癡戒貪,注重實業,熱心公益,澤被民間。這是正面的意思。從反面說來,則可以泠然之晨鐘,醒慳吝人之迷執, 所謂“觀阿巧迷甕金,實業是荒,妻子身家,幾不瞻顧,則可破求富者惑;觀黃翁偌大家私,徒貽它人以享受,則可為守錢虜痌”(《敘言》)便是。這里,勸戒的含意,警醒的效用,應該說是比較清晰的。尤其是通過一個求之不得的過程的敘述與如愿以償的現實的演變,作品著力于正面的導向,得到了比較好的實現。對于一個不甚復雜的故事,能有這樣的一種意義,也就無可他求了。
值得注意的是《甕金夢》的敘事結構。故事的篇幅并不長,內容亦較單一,若是平鋪直敘地依次寫去,那就會流于平淡與乏味。作品則在故事的次序上作了前后位置間的調整,使得敘事的次序與故事的次序間存在一種有意的“錯位”,而正是在這種“錯位”中,作品的結構出現了一個引人人勝的新面貌。其具體表述是這樣的:如果把故事依照自然次序分為五個部分,那末在作品的敘事中則是先寫故事的第三部分。年過七旬的工匠吳阿巧在那沉睡經年,歷久猶新的粲然瑩然的金銀面前,時而迷惑,時而驚喜,若夢若醒,似疑似信,不知所措,不知所云。開首的突如其來,必令讀者“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由此生發好奇心,則急欲觀下文。隨由陡然而來的敲門聲轉入故事的第二部分。此間古宅殘園的沿革,黃丁兩姓易主的情況,疑神疑鬼封存已久的歷史,阿巧以權蔽風雨入而居之的經過。又因興學建屋之需,丁姓前來催遷。再接故事的第四部分。阿巧搪塞拖延,周旋掩飾,神色詭譎,行為奇秘,忽告以千金相售,隨又另置宅基,蓋樓不遜于洋人。如此揮金如土,貧匠何以頓成巨富,積羨疑妒,眾人欲探其中究竟,然“急驚風而遇慢郎中”,阿巧笑而不答,秘而不宣,謎團終成懸空。即使讀者雖已知曉金銀的來歷,卻畢竟鱗爪半現,難知其何謂。于是,阿巧設宴備酒,款待賓客。高朋滿座,鴉雀無聲,聽其將身世娓娓道來,這便是故事的第一部分。如何思甕成夢, 幾將鐵鞋踏破,而俟夢成現實,卻似不費功夫。最后是故事的第五部分。阿巧透露心跡,表明意愿,替民謀益,為公出力。眾人方恍然大悟,乃稱羨贊頌。讀者至此,對故事的來龍去脈亦已然明白,在緊張的刨根究底,跟蹤追擊式的閱讀活動之后的頓時放松中,能獲得一種如釋重負,通達了悟般的審美愉悅。可以這樣說,作品在結構意義上對敘事次序的設置與安排,不僅注意到了故事情節的內在聯系,而且亦考慮到了讀者的客觀存在與閱讀的心理需要。因此,作品的敘事結構是頗具匠心而又富有成效的,對于這樣一種藝術因素,是應該給以肯定與重視的。
上一篇:《玄怪錄》簡介|鑒賞
下一篇:《甄異傳》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