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慘禍預言記》簡介|鑒賞
政治小說,十回。 日本女士中江篤濟藏本,中國男兒軒轅正裔譯述。 清光緒癸卯年(1903)十二月獨社出版。卷首有“例言”七則。
《瓜分慘禍預言記》是以所謂預言的方式詳敘中國光緒甲辰(1904)之后,萬民遭劫,全國為墟,積骸成山,流血成河的慘禍的,并于其中勾勒了一般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奔走呼號,以死保國,為留得最后一方剩山殘水片土只壤而竭盡心力的悲壯形象。朝廷官府拱手相讓,民人百姓醉死夢生,瓜分之禍危在旦夕。商州曾群譽率先以奴隸世界的慘淡前景激發(fā)民氣英風,組建義勇隊日夜操練以待,且書傳單遠近流布以作號召。消息得至發(fā)州華永年,興華夏震歐處,是英雄所見,不謀而合,亦即力克險阻,奮興自治,又有前輩學士縉紳慷慨解囊,但見振發(fā)文明天地。忽聽尚水舊友不甘淪亡,應聲而起,聯(lián)盟謀略,竟有薄云劇戰(zhàn)之勝,然終因力不能支,會合東渡學生,分投曾、華、夏部。曾群譽再以滿漢之辯君民之論喚起民眾熱情,加以治政效法,更是秩序章程,條理分明,不料卻遭官府撲殺,鎯鐺入獄。華永年幸得奇女子夏震歐之助,聚精會神,調(diào)兵遣將,誘敵入彀,出奇制勝,還總有干涉騷擾阻礙。夏震歐只身返回興華,以區(qū)區(qū)一隅之地宣告獨立自治,倒亦得英法德意承認。出獄獲生,奮殺滿兵,水火夾攻,顧此失彼,全軍皆入洋兵之手,曾群譽求援未果,即刻自戕殞命。夏震歐納匪啟智,人盡其用;華永年散兵無途,偏安自保。慰撫營救,勉力扶持,且聞布施恩準,得自由無苦,平等若常;海畔陸中,華邦國土,忍睹星點殘局,嘆九牛一毛,何時光復。
《瓜分慘禍預言記》據(jù)一先知之人所著輾轉(zhuǎn)譯編而成章回小說,本意在于使人讀之“能知吾人身上一點血一根毛,連那吾人宗祖父母的一點血一根毛,都是這國培養(yǎng)的,不可不愛;又知那無國之民,必被人斥逐,無處棲身,不可不懼;并知國家本人民之公產(chǎn),人民乃國土之主人,便能發(fā)出寧舍此身以存吾國的思想?!痹诰瘧痔栊阎?,瓜分之禍,亡國之局,或能庶免,寄深切希望于“民心如有意,人事可回天”的祈愿。托身安命長養(yǎng)生息于茲的國土的衛(wèi)護,須經(jīng)振奮士氣開發(fā)民智之途,僅以滿漢聰愚明昧之辯,欲效太祖逐蠻故事,不免狹隘淺陋。而申民君先后上下之論,縱引左傳經(jīng)典要旨,顯然民重君輕,且權(quán)利所在,責無旁貸,惟有奮起拒敵。同樣難免一死,與其悠悠忽忽,茍求幸免,于那洋彈貫胸匪刀加頸時,自悔自愧,遭人唾罵;不如起義救國,建功立業(yè),在那正氣沖霄光明萬丈中,笑對屠戮,英名長存。果然,志士仁人雖死猶榮,流芳遐邇;而蠅營小人在劫難逃,咎由自取,那因果報應乃天上人間早已注定。揚抑之間表現(xiàn)出某種理想和意愿,并欲以此喚起民眾的積極選擇。尤為獨特的是,將洋人入侵瓜分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歸之于中國的愚昧野蠻,朝廷專制,民智不啟;進而認為若能布置開發(fā)文明,百姓自治,公益日興,諒其人而不敢無禮無法,或可免禍,聊以自保;最后竟然如愿。其中固有自強自立的心懷,但僅以如此設(shè)想擘劃企求成功,則失之天真爛漫。再度洋人的行為舉動,惟以文明程度攀比,倒能自覺自愧,或發(fā)放簽證,或開釋英豪,更有流于臆測之嫌。預言構(gòu)想,過去未來,畢竟以能夠達到的思想與認識的極至為限,不能有更為合理的超越亦實屬無奈。
《瓜分慘禍預言記》所及乃是尚未發(fā)生的將來之事,本足以引起好奇心理的向往。而托之以一學問優(yōu)美,世情練達,察古觀今,性靜心靈的高隱之士的撰述,且得來又經(jīng)日本女士中江篤濟的珍藏,中國男兒軒轅正裔的譯編,方以如此面貌呈現(xiàn)在讀者的案前,因其曲折幽微,更誘人欲探究竟,不忍釋卷。再于那開篇處渲染黃勃讀時情狀,“忽而眼淚漣漣,忽而心上怔怔,忽而發(fā)指皆裂,忽而色舞眉飛”;而在譯編者亦常常“肝腸寸斷,俯首哽咽,目不能視,手不能書”,幾幾乎難以為續(xù)。這樣的緣起由來,感應效用,以其亦真亦奇的框架結(jié)構(gòu)留盡蓄足,引而待發(fā),隨即故事便可順理成章,令人信服地展開。至于具體敘述,誠如其例所言,是“事多幅短”,故所以“起伏穿插補敘照應”亦時時留心。事以地域為界,所及商州發(fā)州璇潭尚水興華諸方,共有十余段落,以其節(jié)奏變換,情節(jié)起伏,在交替穿插中現(xiàn)出形勢的緊迫與內(nèi)心的焦慮。若曾群譽商州奮起之后,即由傳單為中介,涉筆華永年在發(fā)州璇潭,夏震歐在興華及時響應,又以書信傳尚水消息,劇戰(zhàn)遭遇已是短兵相接,那一呼百應,群情振奮,遍地烽火,滿目狼煙的圖景就此鋪開,其禍其福,尚需拭目以待。而補敘照應則表現(xiàn)在雖變換頻繁,卻并不顧此失彼,過河拆橋,基本上能做到事事有交代,有著實。諸如興華的獨立,發(fā)州的瓦解,璇潭的偏安,尚水的散失,商州的蒙恩,種種結(jié)局都于適當處有所表達與透露,略無落空之處。此外,為其引起“警懼”的主旨的實現(xiàn),于那廝殺屠戮奸淫擄掠處,皆有甚為慘淡悲切觸目驚心的渲染描摹,其用心之苦可見,其得失成敗參半。
上一篇:《玉燕姻緣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碎琴樓》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