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簡介|鑒賞
清代長篇白話人情小說,一百二十回。各本皆不題撰人。胡適考證前八十回作者為曹雪芹,后四十回系高鶚所續(《紅樓夢考證》)。本書傳世版本極多,大致可分為脂評本和程刻本兩大系統。脂本系統大多為八十回抄本,書名多為《石頭記》,有脂硯齋批語,主要有:乾隆19年甲戌(1754)脂硯齋重評本;乾隆24年己卯(1759)冬月脂硯齋四閱評本;乾隆25年庚辰(1760)秋月脂硯齋重評本;民國元年上海有正書局石印《國初鈔本原本紅樓夢》本,首戚蓼生序;北京圖書館藏本,首乾隆49年甲辰(1784)菊月夢覺主人序; 《紅樓夢稿》本等。程本系統皆一百二十回刻本, 書名多為《紅樓夢》,無脂批,主要有:乾隆56年辛亥(1791)萃文書屋刊《新鐫全部繡像紅樓夢》木活字本,簡稱“程甲本”,首程偉元序,高鶚序;乾隆57年壬子(1792)萃文書屋刊本,名同上,簡稱“程乙本”,首高鶚序,次程偉元、 高鶚引言;嘉慶4年己未(1799) 抱青閣刊《繡像紅樓夢》本;道光12年壬辰(1832)雙清仙館刊《新評繡像紅樓夢全傳》本,王希廉評;光緒間上海百宋齋鉛印《增評補圖石頭記》本,王希廉、姚燮評;光緒32年丙午(1906)上海桐蔭軒石印《增評加批金石緣圖說》本,王希廉、蝶薌仙史評;民國10年(1921)上海亞東圖書館排印本,汪原放句讀,首胡適《紅樓夢考證》。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據“程乙本”排印本,啟功注釋;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紅樓夢八十回校本》,俞平伯校訂;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據“庚辰本”排印本,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1987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據“程甲本”排印本,張俊等校注。
小說略謂石頭城賈府乃“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系寧、榮二國公之后。寧公次孫敬棄家學道,其子珍襲替公爵。珍不務正業,恣意妄為,先私通兒媳秦可卿,復猥褻妻妹尤二姐與尤三姐。榮公長孫赦貪財好色,多行不義,其子璉亦酒色之徒。璉妻王熙鳳主持榮府家政,為人狡黠潑辣,對上奉迎獻笑,對下欺壓蠻橫;假公濟私,挪移府中公款放債;受賄破人婚姻,致人死命,又因忌妒逼死璉妾尤二姐。榮公次孫政迂闊不通庶務,其長女元春選為皇妃,榮府因愈貴盛;其次子寶玉因銜玉降生而得名,人皆稱奇,尤獲祖母史太君之溺愛。寶既長,聰慧異常,詩詞歌賦掾筆立就,而性愛女子,昵而敬之,認為“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故終日與姊妹及婢女襲人、晴雯等廝混。其姑表妹林黛玉幼失母恃,體弱多病,遂來依外家。后其姨表姐薛寶釵亦來寄寓。元春歸省,賈府因建大觀園,堪稱“天上人間諸景備”。后寶、黛、釵等移居園中,終日宴飲嬉戲,聯詩題句,大觀園遂成寶玉與眾女子之樂園。寶、黛情竇漸開,常因互相試探釀成矛盾,而二人之愛情因亦逐漸深摯。黛以寄人籬下,心事無由訴說,憂懷難遣,常自垂淚,身體日見虛弱。寶釵胸佩金鎖,眾人以為與寶玉有“金玉良緣”,黛因忌之。初寶玉周旋于二人之間,均極親密,后寶釵勸取功名,寶玉頗不以為然,因漸疏遠。寶、黛志同道合,榮府上下盡知二人心愿。不料史太君、鳳姐等以黛多病少壽,設掉包計迫寶玉娶釵為妻。寶玉成親之夜,黛玉魂歸離恨天。及寶玉察覺,悲痛欲絕,然已無法挽回。賈府雖煊赫,但因安富尊榮者眾,運籌謀畫者寡, 日用排場又不儉省, 內囊日益空虛;加之府中上下矛盾重重,大觀園變故迭起,故頹運漸至。時元妃薨,賈府頓失靠山。賈赦、賈珍、鳳姐等人橫行不法諸事敗露,天子震怒,賈府遂被抄檢一空,大觀園中女子死亡云散者泰半。后皇恩浩蕩,發還宅第,賈府勢稍振。而寶玉終于看破紅塵, 中舉后“撒手懸崖”,出家為僧。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中成就最為輝煌卓絕的一部,代表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的最高成就。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要情節線索,全面展示了賈家寧、榮二府由盛而衰的整個過程,深刻暴露了地主階級貴族集團荒淫腐敗、互相傾軋、欺辱奴隸和平民百姓的黑暗現實,熱情歌頌了貴族家庭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具有反抗性的奴隸,批判了封建禮教等地主階級正統思想。小說人物眾多,內容極為豐富,展示了極其廣闊的封建社會的典型生活環境。
通過某個家庭的內部矛盾及此家庭的興衰變化、人物的離合悲歡來展示和概括整個社會的時代風貌,是自《金瓶梅》以來世情小說的一般特征。 《金瓶梅》之后,尚有《續金瓶梅》、 《醒世姻緣傳》、 《林蘭香》、 《歧路燈》等力作,描摹世情,蔚然成風。 《紅樓夢》續承并發揚光大了這一憂時傷世的寫實傳統,表現世態人情細膩而傳神,堪稱世情小說的集大成之作,并有所揚棄,多所創新。正如魯迅先生所說: “全書所寫,雖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跡,而人物事故,則擺脫舊套,與在先之人情小說甚不同。” (《中國小說史略》)小說沒有將寶、黛愛情處理為孤立的事件,而是在這個中心事件周圍配置了盤根錯節的人際關系和層出不窮的大小矛盾,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表現了理想與現實的激烈沖突。在中國小說史上,還沒有哪部作品能象《紅樓夢》這樣對一個封建貴族大家庭進行如此全面、精細而真實自然的藝術再現。小說所創造的藝術世界,就象生活本身那樣具有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這是在先之世情小說所欠缺的。
《紅樓夢》極善刻畫人物,塑造出眾多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象,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襲人等。作品不但細致地描繪了人物性格所賴以形成的客觀環境,而且還令人信服地展現了人物性格逐步形成的整個過程,使人物形象富有立體感和流動性。作者的理想集中體現在對賈寶玉和林黛玉形象的塑造上。寶玉系榮府嫡孫,理所當然應該成為貴族集團的接班人。然而,寶玉自小受到賈母的溺愛,終日與女子廝混,形成了不慕榮利、不求“上進”的思想和任性而為的性格?,F實的骯臟和人情的險惡使他盡力回避與封建士大夫的應酬,而愛慕那些與他品性相近、天真爛漫的女孩子。他極力抗拒封建秩序為他安排的傳統生活道路,十分厭惡封建士子所孜孜以求的以功名利祿為核心的最高理想,迷戀大觀園中聯詩題句、弄花賞月之類無所羈絆的自由生活。林黛玉出身于沒落的貴族之家,保持了純真自然的天性。她敢愛敢恨,對與自己志趣相投的賈寶玉予以深摯的愛慕,而對她所厭惡的虛偽的封建禮教則以尖刻的語言極力嘲笑揶揄。她以生命和血淚對寶玉施加影響,使寶玉的感情趨于純潔與穩定,使寶玉的思想性格更具有叛逆的傾向。他們的思想意識中閃爍著初步的民主主義色彩,
他們的理想之破滅是對封建禮教和封建秩序的強烈控訴。
《紅樓夢》的語言優美生動,描寫迂徐宛轉、舒卷自如,結構謹嚴別致,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高度的思想認識價值,使中國古代小說藝術步入了嶄新的境界。魯迅《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說: “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贝_是的論。
《紅樓夢》后四十回續作完成了小說的悲劇情節,藝術描寫也頗有可觀之處,對小說廣泛流傳貢獻甚大,但安排寶玉“中鄉魁”、賈家“延世澤”之結局,殊失曹雪芹原意,實為蛇足,沖淡了小說彌漫始終的悲劇氣氛,削弱了小說的思想意義和藝術感染力。
《紅樓夢》對后世小說影響甚大。程刻本問世不久,以“補恨”為宗旨的續書相繼出現,如《后紅樓夢》、 《續紅樓夢》、《紅樓夢補》、 《補紅樓夢》、《紅樓復夢》等。據一粟《紅樓夢書錄》統計, 自乾隆之際以迄民國,紅樓續書達三十余種之多。在《紅樓夢》影響下,還產生了以優伶娼妓為描寫對象的“狹邪小說”, 如《品花寶鑒》、 《青樓夢》、《花月痕》、《九尾龜》等,其代表作《海上花列傳》被魯迅譽為“平淡而近自然” (《中國小說史略》)之佳構。世情小說《蜃樓志》被戴不凡譽為《紅樓夢》之后最好的一部作品(《小說見聞錄》),它受《紅樓夢》的影響更是顯而易見。其他如《兒女英雄傳》、《鏡花緣》、 《一層樓》、 《泣紅亭》等等,作為小說史上的重要作品而莫不鮮明地顯示出《紅樓夢》的深刻影響。
上一篇:《紅樓復夢》簡介|鑒賞
下一篇:《紅樓夢》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