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說》簡介|鑒賞
清代筆記,中有部分筆記小說,清初宋起鳳撰,參見附錄小傳。 “凡為書四卷,為事百五十條,為言四萬有奇,始于康熙壬子秋初,成于次歲癸丑秋杪(1672——1673)。”未見刊本傳世,僅謝國楨先生藏一舊抄本,首有自序、再序,書中不避玄、歷諸字,推測抄寫時間亦在康熙初年。現有江蘇人民出版社刊印本,收在《明史資料叢刊》第二輯中。
本書寫于作者晚年隱居富春山之時,主要記明末清初的傳聞軼事。由于作者足跡半天下,閱歷廣,其父與崇禎時御馬監馬云程友善,使他早年得隨之出入禁苑,歷觀前朝后市諸勝,故所記明末故實,典章制度, 宮殿建筑,園林勝跡及風俗掌故等,頗為翔實,具有較高史料價值。其中也有一些小說和小說家的資料,如卷一《王翠翹》、 《王嬙晚事》、 《御河遇鬼》、 《獸食虎》、 《宦盜》, 卷二《海烈婦》等條所寫,分別見于同期或稍后其他小說家的作品,可以比較異同,研究不同作者對同一事件或傳說的取舍和構思。 卷一《陳征君余山》,卷三《袁籜庵》、 《王弇洲著作》諸條,分別寫明代小說家陳繼儒、 袁于令、王世貞的軼事,可資考證,見到他們活動的某些側面。
書中有許多記明末清初文臣武將、詩翁畫客、隱逸奇士、僧道高人等的軼事小說, 如卷一《張灣道人》、 《曇鸞大師》、《陶真人》、 《楊藝遇仙》,卷二《秦良玉》、《黃得功殉節》、《戚南塘用兵》、 《陸元見梅隱》,卷三《蕭尺木學畫》、《陳樾樓》、 《牛符卿》等。從內容看,不外是歌頌忠孝節義,宣揚神仙道化,贊美文才技藝,間亦流露出故國之思。從藝術上說,作品不是以想象虛構出來的曲折情節取勝,而是抓住人物的特點,通過簡潔而又層次井然的敘寫,來突現人物,并滲透著作者鮮明的愛憎。如《戚南塘用兵》寫明嘉靖時名帥戚繼光,沒有全面寫其治邊抗倭的業績,而著重圍繞斬子一事展開,先交代戚僅一子及其子的情況,接著寫道:
偶值邊鋒,公遣其子與偏將某出御,坐挫軍。公得報,陳師武揚,調各路偏裨入侍,令軍吏執子與將某進,伏幕下。公盛怒,數其罪,令伏法。諸將免胄跽請,至再不聽,一軍皆博顙乞命,公卒不聽,并戮之。……眾將卒為之股栗,竊相謂曰:公父子乃耳,吾輩不力,當無死所矣。
僅百余字,而將事件起因,戚的盛怒,將士的求情及產生的影響,寫得清清楚楚,戚繼光的治軍嚴厲,忠勇抗直,和大義滅親的凜然正氣均躍然紙上。圍繞斬子,作品又寫他背著夫人納妾生子,夫人知后,殺妾撫子,并聲稱“吾為老奴泄宿忿也”,表現其夫人的潑悍和他的懼內,展示其性格的另一方面。 《牛符卿》是書中寫人物的最長的一篇,寫牛符卿這一明末的巨商富賈。他頗識大義,樂仁好施,曾借興工以救災,又主動輸財助邊,崇禎封之為文華內史。闖王義軍逐鹿中原時,他先期避于荒村不曾受到觸及。順治間,因其多謀能斷,素善營運,洪相國借皇命聘之監經略五省餉。他發揮其才干,使行軍與經商相結合,以商養軍,保障了糧餉充盈。后歿于軍中。小說還寫到他與鄉人、與文士墨客的交往。作品多側面、多角度地描寫這一巨商形象,較一般作者筆下的唯利是圖滿身銅臭者,大不相同。另外, 《浚刻報》寫出官吏的貪墨,頗有戲劇性。 《李青山》寫崇禎年間占據梁山泊的豪杰李青山等,為抗擊后金,主動接受招安,反被朝廷殺死,寫得慷慨悲壯。
上一篇:《禽海石》簡介|鑒賞
下一篇:《穆瓊姐錯認有情郎,董文甫枉做負恩鬼》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