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簡介|鑒賞
清代白話中篇世情小說,六卷十六回。今存翰香樓刻本,刊于乾隆初年(約1740),封面題“竹窗齋評”, “翰香樓梓”,未署作者,亦無序跋,不知作者姓氏。據其整理的排印本收在《古本平話小說集》 (人文版)中。
此系據孔尚任同名傳奇改編成小說,敘明末復社名士侯朝宗于南京遇名妓李香君,互相愛慕,遂成歡好。成親之日,香君得知婚資妝奩均出閹黨阮大鋮,鄙其為人,憤而卻奩。阮懷恨在心,誣侯勾引左良玉就糧南京,侯為避禍投史可法幕下。福王嗣位,阮恃迎立之功,官復原職,唆漕撫田仰娶香君。香君不從,以頭觸壁,血濺定情之詩扇,楊龍友就扇上血跡,點染成折枝桃花。香君思念朝宗,以此桃花扇代信,托曲師蘇昆生去尋訪。蘇遇侯于亂軍中,同回南京。時南明弘光皇帝與馬士英一伙奸黨,全不以恢復為事,沉湎聲色,選優征歌,香君亦在選中,因面斥奸黨,先遭毒打,后被囚宮中。侯歸來,不見香君,又被阮大鋮捉拿。蘇昆生為之去襄陽求救,左良玉引兵東下。馬、阮等調三鎮河防之兵抵御,清兵乘機南下,史可法殉國,弘光、馬、阮棄城逃跑。朝宗、香君分別由宮中牢獄脫身,會于棲霞山,同回河南歸德。
小說保持原傳奇的主題,“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以侯朝宗、李香君的愛情故事為線索,勾畫了一幅“天翻地覆世界,又值無道昏君”的歷史場景,探討總結南明滅亡的原因,并歌頌侯、李的堅貞愛情。明王朝被李自成起義推翻,崇禎自縊,隨之清兵入關并南下,匆匆建立起來的南明政權,在此國破家亡的危急關頭,不思恢復,卻忙于采選淑女,冊立正宮,設儀選戲,縱情聲色,點綴升平,茍且偷安;馬士英、阮大鋮等一伙奸黨,于大敵當前之時,仍一味希貴求寵,挾仇進讒,結黨營私,排斥異己, “寧叩北兵之馬,不試南賊之刀”,清兵打來,非逃即降;雖有史可法輩獨力支撐,難挽大廈將傾。對侯、李愛情,在侯朝宗其初尚有尋花問柳之心,政治上也不如李香君堅強,感阮大鍼成全婚事,還想為之通融;而李香君雖為妓女,不慕榮華富貴,不屈豪強邪惡,對愛情始終如一,不只仗義卻奩,還面斥奸黨,雖遭迫害,不變初衷,實屬可貴。小說的結局是二人同返故里,生子三人,朝宗無意于功名,各壽至八旬而終,與史實和原作均不同。史實是侯變節參加清河南鄉試,原作是二人會于棲霞山, 為張瑤星“國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這點花月情根割他不斷么!”的棒喝喚醒,雙雙入道。原作寫于清初,更強烈地表現了國破家亡之恨,改編則處于清朝統治已經穩固的時期,民族意識逐漸淡薄,反映了安居樂業的愿望。
本書的改編雖無原作的汪洋恣肆,情文并茂,但亦簡潔流暢,結構緊湊,有其長處。書流傳不廣,大約是因為原作文名太高,改編終難與之匹敵吧。
上一篇:《桃花影》簡介|鑒賞
下一篇:《梅蘭佳話》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