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寶*》簡介|鑒賞
傳奇小說。見于鑄雪齋本《聊齋志異》卷二。
這是一篇為“情癡”立傳的名作,是純真美好愛情的頌歌。“狂固難辭,癡且不諱”的蒲松齡對性癡行狂的人有特殊興趣,《聊齋》中的狂癡形象都異常生動。他們往往執著于生命的某一點,或書、或藝、或物、或情,行為怪僻,性情乖張,這種行為表現正是封建禮教重壓下反激出來的,是一種美好的人性或人情,作家對此進行熱烈的歌頌。
性情“迂訥”的窮書生孫子楚本非放蕩之徒,甚至近女色則“赪顏徹頸,汗珠珠下滴”。可是,當有人揶揄地勸他向大富商之女以貌美著稱的阿寶求婚時,他竟不揣冒昧遣媒作伐, 一癡也。受冷遇后得知阿寶“去其枝指,余當歸之”的戲言后,他竟忍痛“以斧自斷其指”,二癡也。當阿寶“戲請再去其癡”時,他竟認真地“聞而嘩辯,自謂不癡”,三癡也。清明游春目睹阿寶之美,竟魂隨而去,四癡也。最后又身化鸚鵡, 飛奔阿寶,五癡也。這樣的癡情真是美妙濃烈,驚心奪魄。在他的深情感召下,阿寶也漸入癡境,發出“誓死相從”的誓言,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把情的力量夸張、渲染到超越時空和生死榮辱的高度,其中包含著強烈的時代精神和濃重的理想色彩。
象《聊齋》中那些較為單一化性格的塑造方法一樣,本篇也是圍繞人物性格的核心——情癡,選擇一連串情節或細節,象車輪戰法一樣,把這種性格特征渲染得十分突出。而這些情節或細節都來自生活,具有典型性。又有夸張性,向著性格核心的方向夸張。并具豐富性,有著多方面蘊涵。如對孫子楚郊外離魂的描寫: “生獨默然。及眾他適,回視,生猶癡立故所,呼之不應。群曳之曰: ‘魂隨阿寶去耶?’亦不答。眾以其素訥,故不為怪,或推之,或挽之,以歸。”既形象地畫出孫子楚之“癡”,又襯托出阿寶之美,而且為下文的魂依阿寶伏下預示,可謂一箭多雕之筆。
上一篇:《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簡介|鑒賞
下一篇:《陸書仙※》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