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說楛》簡介|鑒賞
明代文言筆記小說集。明焦周撰,共七卷。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雜家類題《說楛》。今存有明刻本,較為少見。“楛”,濫惡之意,荀子《勸學》有“說楛勿聽”語,謙言不足當大雅。焦氏借用“說楛”,據其序稱“世無不可聽之言,而有不必聽之言”,且物之小大常相準,事之常怪常相參,因此雜取“諸書中新穎之語,及聞見所及,可資談噱者,雜載成編”(《四庫全書總目》),即所謂可“不必聽”的小者與怪者。
綜觀全書,內容以天象地理、釋名詮物為多,但往往涉及怪異,為《山海經》類志怪志異小說。材料來源,大多采擷自各種史記經傳或雜書,如《漢書》、《淮南志》、 《公羊傳》、 《風俗通》、 《酉陽雜俎》和《考工記》等,每則皆短小,數十字、百來字不等。排列不分門類,漫無倫次。一般都在每則篇末注明所引書名,但也有一部分為傳聞,其后不注所出。這里且引數則,以見一斑:
龍伯國人長三十丈。大秦國人長十丈。中秦國人長一丈。臥洮人長五丈,足履六尺。防風氏長十丈,一云四丈五尺。北極人長九丈。勒畢國人長三十丈。支提國人長三丈三尺,三手三足,各三指,多力善走,國內小山能移取,犀象相投擲為戲。
東海中有半體魚,狀如牛,剝其皮懸之,水至則毛起,潮去則毛伏。
這類材料內容多荒誕不經,且無情節,構不成故事。
有些稍有故事趣味的,則往往是撰者依據某些異說、軼聞而編寫出來的比附之作。例如按傳聞宋初建隆年間有人夜泊巴峽,聽到峽中吟詩曰: “秋徑填黃葉,懸崖露草根。猿聲一夜叫,客淚數重痕?!比绱耍灰归g竟有詩百余篇。編者據此而記另一則傳聞: “有人于漢江峽石阻風吟詩曰: ‘卜得上峽日,秋來風雨多。’久之不就,空中忽云:‘江陵一夜雨,腸斷木蘭歌。’”象這樣的峽江吟詩、續詩的故事雖然是無稽之談,但帶有奇詭的神話趣味,無疑給聞名于世的美麗的川峽漢江,更橫添出一層神異色彩來,誘人遐想、向往。
上一篇:《燈草和尚傳》簡介|鑒賞
下一篇:《燕居筆記》簡介|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