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賀鑄
憶秦娥·子夜歌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
這首《憶秦娥》是思婦的子夜的悲歌。上闋緊扣題目描寫子夜深閨的寂寞凄涼,下闋抒發(fā)思婦的愁苦之情。
詞的開頭,以“三更月”、照“中庭”點明時間,以“梨花”、“杜鵑”點明季節(jié),以皎潔的月光灑在雪白的梨花枝上描寫深閨的寂寞凄涼,表現(xiàn)思婦的不眠之夜。那哀婉欲絕的啼血的杜鵑聲,更使不眠之人柔腸寸斷。這樣,就描繪出一幅子夜深閨思婦的不眠圖。作者雖是寫景,但閨中人和她的孤獨寂寞之情都自然地蘊含在景物描寫之中。
接著,用“王孫何許音塵絕”一句過闋,點明思婦思念的對象和思念的原因。他,究竟到哪里去了?他,為什么至今杳無音信?這是思婦苦苦思慮而又無法得到答案的問題。下面便很自然地轉入離別時的回憶:“柔桑陌上吞聲別。”當年我和他在長滿嫩桑的小路上分手,彼此泣不成聲,難分難舍,那隴頭潺潺的流水聲,也好像在為我們哭泣。此情此景,至今猶歷歷在目。難道他會變心嗎?不會的,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那么,他究竟到哪里去了?他為什么至今杳無音信?這樣,就細致而深刻地表現(xiàn)了思婦的矛盾復雜的心情。
詞雖是寫的傳統(tǒng)題材,但寫景與寫人的結合,刻畫人物的矛盾心理,卻獨具特色。
上一篇:(唐)李白《憶秦娥·簫聲咽》原文、翻譯及賞析
下一篇:(唐)無名氏《竹枝·盤塘江口是奴家》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