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謝冰瑩》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也許是因為自己太渺小,太平凡的原故吧,我從來沒有把生日放在心頭,也從來沒有替自己做過生日。有好幾次生日過了半個月或二十天,突然接到父親或者哥哥的來信提及,才想起我又虛度了一年光陰。
我相信不論是誰,在兒童時代,都是喜歡過生日的,因為在那一天,媽媽一定給他吃好的東西,穿新的衣裳;我自然不能例外,每逢母親告訴我:“再過幾天小狗要長尾巴了”的時候,我便屈指計算我的生辰。到了陰歷九月初五這天,我清早起來便像皇帝登基似的那么高興,我知道在這一天,母親一定特別愛我,心痛我,不等我開口,她會把家里所有的好點心每樣分一點我吃,她會買魚買肉,有時也許還要殺雞,最靠得住的在這一天一定不會挨罵,一定有兩個雞蛋下腹。
是的,小時候,常把生日當做快樂的日子,可是一到長大了,便把這天當做最痛苦的日子,眼看著年齡因時間的一分一秒消逝而長大,自己一事無成,時時都有“老大徒傷悲”之感。
不過,在我的生日里,有六次是特別值得紀念的,第一次,在滿十歲的那天,家里來了許多客,來賓里面有親戚也有鄰居,他們提了雞蛋或掛面糖果一類的禮物來替我賀生,慶祝我居然長到了十歲,那天婆家也打發人挑了一擔禮物來,母親悄悄地告訴我:“你今天不能到客廳里陪客,因為怕被你婆家的人看到了,你必須在房里躲藏起來,等下要姊姊陪你吃飯。”
“我不!我偏要到外面去吃,我什么人都不怕!”
我很堅決地回答母親,等她走開,又自言自語地說:
“太不自由了,連生日也要受到婆家的限制,我非反對這包辦婚姻不可!”
結果呢,還是我勝利了,母親害怕我大哭大鬧,只好允許我和客人坐在一起吃飯,但心里還是很不高興。
第二次:滿二十歲的那年,正是我北伐歸來被母親關起來的時候,生日那天,大清早便聽得母親在隔壁房間里故意大聲罵道:
“古人說,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笄,你今年二十歲了,不但沒有出嫁,還要提出來解除婚約,真是豈有此理!”
“今天是她的二十歲生辰,你少罵幾句,好好替她做個生日好不好?”
是爸爸懇求媽媽的聲音。
“哼!她的生日,也就是我的死日,記得生她的時候,我的生命幾乎為她犧牲,好容易辛辛苦苦地把她養大,送她讀書,如今卻革起父母的命來了,這還了得!”
我知道她又會嚕嚕蘇蘇地鬧一天,雖然她照常地買了肉來為我做生日,但彼此的心情都只有痛苦,毫無愉快的感覺了。
第三次是由“家庭監獄”里逃走出來流亡在上海過著生平未有過的窮困日子,一連餓了三天,連燒餅都買不起一個,恰好有一天趕上了生日,我忍受著饑餓的痛苦,用熱淚和著墨寫成了一篇散文《饑餓的生日》,這是用童話體裁寫的,有點像《賣火柴的小女孩》。
第四次:也是在上海,亞子先生為我請了一桌朋友替我做生日,吃了一頓最豐盛的晚餐,柳夫人把我當做她自己的孩子一般看待,還替我取了一個名字叫做無畏,從此我叫她做爸爸,叫亞子先生做媽媽,一直到現在,寫起來還是這么坤乾顛倒地稱呼。
第五次:民國二十六年的秋天,正趕上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悲壯最偉大的時代,全國的每一個角落里,都燃起了抗戰的烽火,那時我正率領著“湖南婦女戰地服務團”在第四軍吳奇偉將軍那里服務,我們的隊伍隨著軍部駐扎在嘉定的前線,因為恰遇著我那年滿三十,所以無意中把生日泄露了出來,那一群孩子們決定為我在戰地做一次熱鬧的生日,于是在先一天就買了雞蛋魚來,每個人親自下廚,還打電話把吳軍長,吳參謀長,黃參議和上海戰地服務團的同志都請了來,吳軍長帶來四瓶很好的美國葡萄酒,于是大吃大喝,他們有的為我題字,有的為我題詩,正在狂歡的時候,敵人的大炮又響起來了,吳軍長連忙站起來,高舉著酒杯說:“你聽,敵人在放禮炮慶祝你的生辰,這是個多么有意義的日子,來!我們都干一杯!”
真的,這一天我們簡直像發狂似的痛飲,結果每個人都喝醉了,我想即使我被敵人的大炮打死了,也是很光榮很痛快的。
第六次:也就是昨天,真的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平凡的生日,居然遇上了中華民國的生日,而且又是勝利后新生的第一個國慶,我是多么感到榮幸而驕傲呵!在慶祝大會上,在文委會的茶會上,我像喝醉了酒似的感到狂歡,我放肆地把生日告訴了許多朋友。我很奇怪,怎么這樣湊巧,抗戰開始那年我在戰地過了一個值得永遠紀念的生日,建國開始的今年,又在光復區過這次值得永遠紀念的生日,照理,我應該特別高興,然而意外地我卻整晚失眠而且流下了許多熱淚。談笑的時候,我是很快樂的,可是當我滅了燈,躺下來靜靜地回憶著過去一切的時候,我只有傷感,只有慚愧!年紀已到了四十的邊緣,可是一無所成,白白地活了三十九個年頭。我對不起九泉下的父母,辜負了朋友們的厚望,我常常怨恨,自己太低能,個性太強,不會應付環境,我從來沒有做過一件痛快的事情,也從來沒有在事業上有過半點絲毫的成就。算命的告訴我,在四十二歲那年,我將遭遇到一次大病,如果不死,還可活到五十。我并不迷信,但我知道自己的身體,近十年來已經被敵人(從二十五年的春天在日本監獄中受刑之后,我的健康便一天天的損壞了!)和生活的鞭子壓迫得透不過氣來。我知道衰弱的身軀不久于人世,所以愿意有一分熱,便發一分光,愿意跟在一般文化界先進和朋友們的后面做點于社會有益的工作。
我從黑夜想到天明,一顆心像受了重大打擊似的感到傷心,我可憐我的父母沒有看到勝利就悄悄地離開了人間,我更可憐我的姊姊,姊夫,侄兒,都因受了戰爭的影響而犧牲了生命,我想回家,但又不敢回家,我害怕看到雙親墳上的白楊蕭蕭,我害怕聽到子規的午夜悲鳴,我只有虔誠地祈禱,祈禱雙親在九泉之下安寧……
冰瑩泣寫于十月十一黎明。
謝冰瑩這位在大革命洪流中隨北伐大軍輾轉南北的女兵,是以戰士的颯爽英姿走紅中華文壇的。她的成名作《從軍日記》風靡全國,后又被譯為多種文字介紹到國外,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特地致信表示贊賞。人們爭相傳閱她的作品時,慕名之心渴望了解這位傳奇女作家的過去和現在。謝冰瑩這篇《生日》的散文,多少滿足了讀者這種渴求。
從《生日》里,讀者可以讀到作者的內心,感受到她作為一個女人或作為一個女兵的喜怒哀樂。
這篇文章在選材上富于匠心。謝冰瑩在她近四十年的歲月中,精心選取了六次生日,其中有四次是重要性生日:十歲、二十歲、三十歲、四十歲。這六次生日是作者人生中六個斷片,連接起來則是一條生命線、一幅人生畫卷。當然,這些生日不僅僅與作者個人人生重要階段密切相關,而且又維系著時代精神和民族風云。因此,這位傳奇作家的生日既賦有傳奇色彩又有深刻的社會意蘊,而非同一般了。
《生日》記載她第一次“特別值得紀念的”生日是十歲那次。母親怕被前來送賀禮的女兒婆家的人看見,不肯讓她到客廳陪客。最后,還是母親屈服了,害怕她大哭大鬧。斗爭勝利了,但是她心里很不高興。小小年紀就印烙上包辦婚姻之苦痛,沒有人身自由。
二十歲生日,謝冰瑩是在母親的怒罵聲中度過的。母親照常買了肉為女兒做生日,但對女兒來說“只有痛苦,毫無愉快的感覺”。
她的第三次生日是在極度饑餓中熬過的。就在饑餓之中,作者含淚寫下了一篇《饑餓的生日》。
《生日》前半部分披露了謝冰瑩勇敢走出封建禮教藩籬的心路軌跡,后半部分則記錄了她人生第二次輝煌的歷程。
第四次生日,謝冰瑩是在上海度過的。柳亞子為她設宴慶賀,她吃到了一頓最豐盛的晚餐。友人的熱情與關愛,溫暖了她苦澀孤寂的心,讀之頗為感人。
謝冰瑩三十歲生日是在敵人的炮聲中度過的。回想起這激動人心的場面,作者說,“這一天我們簡直像發狂似的痛飲”,“我想即使我被敵人的大炮打死了,也是很光榮很痛快的”。寥寥數言,女兵風采重現,一顆血灑疆場精忠報國的愛國之心躍然紙上。
第六次生日是謝冰瑩一生中最高興的日子,那天巧遇抗戰勝利后新生的第一個國慶,作者感到榮幸而驕傲。晚上夜不能寐,浮想聯翩。文章結尾部分,作者回望自己走過四十年的歷程,百感交集。一方面,擔心自己衰弱的身軀不久于人世,欲想拼命工作,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另一方面,疲憊的心仿佛遭到重創而深感傷心,思念逝世的父母和犧牲的親人,渴望重返故里又怕回故里的復雜心緒。全文在作者文思最高潮處戛然打住,令人掩卷長嘆。
讀《生日》,猶如當面聆聽這位傳奇女作家在繪聲繪色講述自己的故事,親切自然。這種藝術風格與作者推崇的“直”、“真”、“誠”的創作主張有關。謝冰瑩的創作真實率直,側重敘寫個人經歷,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向讀者暢開自己的心靈窗戶,袒露自我的赤誠的情感。因此,其文最大特點是以真以誠感人,她的文思活潑敏捷、熱烈奔放,樸實自然的文字里灌注著作者濃烈的情感。
上一篇:《詩·臧克家》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沙漠中的飯店·三毛》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