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潛言,曾問張安道云:“司馬君實直言王介甫不曉事是如何?”安道云:“賢只消去看《字說》。”文潛云:“《字說》也只是二三分不合人意思處。”安道云:“若然,則足下亦有七八分不解事矣。”文潛大笑。 ○宋·闕名《道山清話》
[述要] 張耒(字文潛)曾問張方平(字安道):“司馬光(字君實)一直說王安石(字介甫)不曉事理,為什么?”張方平說:“您只要去看他的《字說》就明白了。”張耒說:“《字說》也只有二三分不合情理之處。”張方平說:“若如您所說,那只能說足下也有七八分糊涂了。”張耒大笑。
[事主檔案] 張耒(1054—1114) 北宋詩人。字文潛,號柯山,世稱宛丘先生。楚州淮陰(今屬江蘇)人。熙寧進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職。為蘇門四學士之一。詩歌受白居易、張籍影響,平易流暢,對社會矛盾反映較多。也能詞與文。有《張右史文集》、《柯山詞》。
張方平(1007—1091) 北宋文學家。字安道,自號樂全居士。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舉茂材異等,寶元元年又中賢良方正。為著作郎,西夏叛,上《平戎十策》。歷知諫院,尚書左丞,知南京,改知陳州。神宗時官參知政事,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元豐二年(1079),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謚文定。善為文,數千言立就。代表作有《芻蕘論》等。著有《樂全集》傳世。
上一篇:《古今絕唱 繁知一 白居易》
下一篇:《吐屬清新 尹繼善 楊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