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鄧禹
【出典】 《后漢書》卷一六《鄧禹傳》:“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誦詩,受業長安。時光武亦游學京師,禹年雖幼,而見光武知非常人,遂相親附。……及聞光武安集河北,即杖策北渡,追及于鄴。光武見之甚歡,謂曰:‘我得專封拜,生遠來,寧欲仕乎?’禹曰:‘不愿也。’光武曰:‘即如是,何欲為?’禹曰:‘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禹得效其尺寸,垂功名于竹帛耳。’光武笑,因留宿閑語。禹進說曰:‘……明公雖建藩輔之功,猶恐無所成立。于今之計,莫如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悅,因令左右號禹曰鄧將軍。……光武即位于鄗,使使者持節拜禹為大司徒。策曰:‘……斬將破軍,平定山西,功效尤著。……封為酂侯,食邑萬戶。敬之哉!’禹時年二十四。……十三年,諸功臣皆增戶邑,定封禹為高密侯。”
【釋義】 鄧禹為佐劉秀建立東漢王朝的勛臣,官至司徒,封高密侯。他年青時即有大志,向劉秀進言“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后世因用以稱美胸懷大志的輔國重臣。
【例句】 活千人鄧禹,陰功俱足。(姚勉《滿江紅·壽鄧法。六月八日生》3092)這里借同姓相切,以鄧禹喻指鄧法,稱頌他有救民之功。
上一篇:典故《道骨仙風》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鄧艾經行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