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鄧艾經行路
【出典】 《三國志》卷二八《魏書·鄧艾傳》:“鄧艾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也?!事对暝t曰:‘逆賊姜維連年狡黠,民夷騷動,西土不寧。艾籌畫有方,忠勇進發,斬將十數,馘首千計;國威震于巴、蜀,武聲揚于江、岷。今以艾為鎮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進封鄧侯。……’……遷征西將軍……四年秋,詔諸軍征蜀……艾上言:‘今賊摧折,宜遂乘之,從陰平由邪徑經漢德陽亭趣涪,出劍閣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沖其腹心。……破之必矣?!?,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余里,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于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M軍到雒,劉禪遣使奉皇帝璽綬,為箋詣艾請降。艾至成都,禪率太子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縛輿櫬詣軍門,艾執節解縛焚櫬,受而宥之。”
【釋義】 三國魏征南將軍鄧艾統軍攻蜀,穿經陰平(郡治在今甘肅省文縣西北)山路,出奇兵大破蜀軍,迫使蜀主劉禪投降。宋詞中常用作軍帥入蜀的典故。
【例句】 ①君知否,半邊銅虎,鄧艾經行路。(洪咨夔《點絳唇·次張伯修韻》2466)作者任成都通判,遷龍州(治所在四川江油)知州。在詞中引鄧艾事,敘寫自己入蜀的去向。②休說紛紛往夢,任陰平鄧艾、駱谷姜維。(李曾伯《八聲甘州·和劉倉賀蜀捷》2812)作者曾任四川宣撫使,居戎思退。詞中以鄧艾攻蜀事比喻蜀中大捷。
上一篇:典故《鄧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鄧通》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