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珠還
【出典】 《后漢書》卷七十六《循吏傳·孟嘗傳》:“遷合浦太守。郡不產谷實,而海出珠寶。與交趾比境,常通商販,貿糴糧食。先時宰守并多貪穢,詭人采求,不知紀極。珠遂漸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無資,貧者餓死于道。嘗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歲,去珠復還,百姓皆反其業,商貨流通,稱為神明。”
【釋義】 傳說東漢時,孟嘗出任合浦太守,興利除弊,使得業已離境的海中珍珠蚌,去而復還。后世以“合浦珠還”作為稱頌地方官理政清明的典故。
【例句】 ①昆池明月滿,合浦夜光回。(李嶠《珠》711 )這里借以詠珠。②執玉來朝遠,還珠入貢頻。(張循之《送泉州李使君之任》1065)這里借以表示希望李使君到任后興利除弊,實施惠政。③明珠歸合浦,應逐使臣星。(王維《送邢桂州》1272)這里借本典表示,預期邢桂州到任后,將使政風為之一變。④九江皆渡虎,三郡盡還珠。(李白《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1750)這里借本典稱頌宋中丞施行惠政。⑤銅梁書遠及,珠浦使將旋。(杜甫《廣州段功曹到得楊五長史譚書功曹卻歸聊寄此詩》2450)廣州合浦縣產珠,這里以“珠浦使”稱廣州段功曹。⑥不是靈蛇吐,非緣合浦還。(獨孤綬《投珠于泉》3195)這里用孟嘗事,言投珠不同于合浦自還之珠。⑦合浦無明珠,龍洲無木奴。(李賀《感諷五首》其一4411)這里用合浦明珠有盡之時,反襯使君之貪得無厭。⑧無貪合浦珠,念守江陵橘。(楊衡《送王秀才往安南》5283)“合浦珠”產在接近安南的合浦郡,又是歷來合浦郡官員貪污的對象,所以詩人用以告誡前往安南的王秀才。⑨因得羽儀來合浦,便無魂夢去華亭。(薛能《陳州刺史寄鶴》6504)這里以合浦太守孟嘗比擬陳州刺史,意在稱美。
上一篇:華表
下一篇:吊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