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平婚嫁畢
【出典】 《后漢書》卷八十三《逸民傳·向長傳》:“向長字子平,河內朝歌人也。隱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男女娶嫁既畢,敕斷家事勿相關,當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與同好北海禽慶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終。”《文選》卷二十六南朝宋·謝靈運《初去郡》:“畢娶類尚子。”唐·李善注:“嵇康《高士傳》曰:‘尚長,字子平,河內人,隱避不仕,為子嫁娶畢,敕家事斷之,勿復相關,當如我死矣。’”
【釋義】 東漢人向子平,一作尚長字子平,隱居不仕,料理完子女婚嫁后,離家出游,不知所終。后世用作詠出世隱遁的典故。
【例句】 ①豈厭尚平婚嫁早,卻嫌陶令去官遲。(王維《早秋山中作》1298)這里借以表示自己并非顧念子女、留戀世俗生活。②久欲追尚子,況茲懷遠公。(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1624)這里借以自述棄世長隱之志。③五岳追尚子,三湘吊屈平。(孟浩然《經七里灘》1628)這里借以自述曾經逸游名山。④伏枕嗟公干,歸山羨子平。(孟浩然《李氏園林臥疾》1651)這里借以自述棄世長隱之志。⑤尚平今何在,此意誰與論。(岑參《緱山西峰草堂作》2039)這里借追懷尚子自述隱逸情趣。⑥尚子不可見,蔣生難再逢。勝愜只自知,佳趣為誰濃。(岑參《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2040)這里借以自嘆缺乏偕隱的知己。⑦龐公竟獨往,尚子終罕遇。(杜甫《雨》2346)這里借尚平寄托出世隱遁的愿望。⑧陶公自放歸,尚平去有依。(孟郊《隱士》4191)這里以尚平比擬所詠隱士。⑨待學尚平婚嫁畢,渚煙溪月共忘機。(權德輿《田家即事》3609)這里用尚子平畢娶事,自述出世之念。⑩尚平方畢娶,疏廣念歸期。(李德裕《思山居一十首·憶種苽時》5401)這里用尚(或作向)平為兒女婚嫁已畢便遨游名山的故事,表明自己已經了卻兒子娶親之事,也當歸隱了。(11)況無婚嫁累,應拍尚平肩。(王轂《贈蒼溪王明府有文在手曰長生》7987)王明府有地仙之號,且無子孫婚嫁之累。這里用了卻俗累棄世尋仙的尚平相比擬。
上一篇:客星
下一篇: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