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吟
【出典】 《史記》卷七十《張儀列傳》附《陳軫傳》:“越人莊舄仕楚執圭,有頃而病。楚王曰:‘舄故越之鄙細人也,今仕楚持圭,貴富矣,亦思越不?’中謝對曰:‘凡人之思故,在其病也。彼思越則越聲,不思越則楚聲。’使人往聽之,猶尚越聲也。”
【釋義】 戰國時越人莊舄仕楚,富貴不忘故國,在病中作越吟,流露出對越國的思念;后因以“越吟”喻指思念故國或故鄉。
【例句】 ①忽對荊山璧,委照越吟人。(庾抱《臥疴喜霽開扉望月簡宮內知友》499)這里以“越吟人”代指思念故鄉之人。②煙水茫茫多苦辛,更聞江上越人吟。(孫逖《夜宿浙江》1187)這里用“越人吟”明指越地人的歌詠,以切“浙江”,暗寓自己的鄉關之思。③來稱郯子學,歸是越人吟。(趙驊《送晁補闕歸日本國》1320)這里借本典表現晁衡因思念故國而返回日本。④羸馬望北走,遷人悲越吟。(王昌齡《江上聞笛》1433)這里借以表現去鄉之愁。⑤楚冠懷鐘儀,越吟比莊舄。(李白《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蘇》1766)這里借以自述病中思鄉之情。⑥柱下聞周史,書中慰越吟。(張謂《寄李侍御》2017)這里借以自述思鄉之情得到慰藉。⑦哀世非王粲,終然學越吟。(杜甫《西閣二首》其一2496)這里以“學越吟”自述羈旅鄉思。⑧忽思班女怨,遙聽越人吟。(竇牟《元日喜聞大禮寄上翰林四學士中書六舍人二十韻》3037)作者為京兆人,作此詩時,身在外地作官,這里以“越人吟”自述遙念京都之情。⑨早歲京華聽越吟,聞君江海分逾深。(柳宗元《韓漳州書報徹上人亡因寄二絕》其一3939)徹上人為會稽人(古越地),作者因稱其吟誦(詩歌)為“越吟”。 用此典暗示早在長安之時徹上人就思念其家鄉。⑩湘瑟颼飗弦,越賓鳴咽歌。 (孟郊《泛黃河》4225)這里以“越賓歌”喻指鄉愁。(11)烽堠驚秦塞,囚居困越吟。 (李宣遠《近無西耗》5298)這里用“越吟”典,表現作者貶居異鄉的悲愁。(12)越吟因病感,潘鬢入秋悲。 (李德裕《秋日登郡樓望贊皇山感而成詠》5393)作者為趙郡贊皇人。這里用“越吟”典,表示對故鄉的思念,以切題面之“望贊皇山”。(13)遁去不同秦客逐,病來還作越人吟。 (李咸用《寄所知》7411)這里用“越吟”典,自述客居思鄉之情。(14)西游象闕愧知音,東下荊溪稱越吟。 (羅隱《宿荊州江陵驛》7555)這里借以自述羈旅鄉思。(15)賦成無處換黃金,卻向春風動越吟。 (羅隱《送進士臧濆下第后歸池州》7557)這里用“越吟”表示臧濆落第后思鄉心切。(16)漸解巴兒語,誰憐越客吟。 (鄭谷《通川客舍》7717)這里以“越客吟”為喻,自訴客居鄉思。(17)須知越吟客,攲枕不勝情。(吳融《雨后聞<思歸樂>二首》其二7852)作者羈旅思鄉,這里因以“越吟客”自喻。(18)青苔重疊封顏巷,白發蕭疏引越吟。(翁承贊《對雨述懷示弟承檢》8090)這里用“越吟”比喻思鄉之情。(19)難忘楚盡處,新有越吟生。 (曹松《贈余干袁明府》8237)作者客居思鄉。 這里用“越吟”典,自述鄉思涌上心頭。
上一篇:貪泉
下一篇:遠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