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電影·抽象電影
指所有那些或多或少放棄用畫面去表現 (即使是簡單地提示) 可辨認的人或物的能力的電影形式。因而它有時亦被稱為非形象電影、非表現電影或非客觀電影。自20年代起這種電影被一些人看作是最純粹的電影,從這一點來講它又與純電影相聯系。抽象電影是基于如下兩種對電影的認識,一是認為電影是視覺節奏藝術,另一種認為電影是光的藝術,它的產生還源自將電影從其他藝術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想法,但實際上它只是想把電影從小說或象形繪畫這樣的形象藝術中解脫出來,而使之向音樂或抽象繪畫這樣的抽象藝術靠近。從根本上說,抽象電影是把現代派繪畫和音樂上的抽象主義搬用到電影創作中的非形象化性質的電影。
1910年代出現在意大利的未來主義電影運動最早開始制作抽象電影。其創作者多為抽象派畫家,有些導演將抽象畫直接繪在膠片上,另一些將抽象畫用作影片的布景,還有些人同現代派音樂家相配合,將繪在膠片上的色彩與音符相對應制成影片,做著各種試驗。但是,未來派電影制作者的試驗大都沒有成功,有些作品干脆沒能完成,而那些為數極少的影片至今已蕩然無存。未來主義電影運動對抽象電影的影響在于,它的試驗預示著日后抽象電影的好幾種形式。一般認為,瑞士畫家維金·艾格林,德國畫家漢斯·里希特、瓦爾特·魯特曼和奧斯卡·費興格的早期作品是最早的比較完整的抽象電影。艾格林自1917年開始創造一種“造型對位法”的連環繪畫,不久又采用長達幾公尺的卷畫形式。1921年他在德國攝制了一部名叫《對角線交響樂》的影片。這是一部由螺旋形和梳齒形的線條組成的抽象動畫片。他在故世前的1924年還完成了《平行線交響樂》和《地平線交響樂》 兩部動畫片。里希特于1921年拍攝了一部由繪制的黑、灰、白色的正方形與長方形的跳動圖形構成的影片《節奏21》。以后他還拍攝了 《節奏23》 (1923)、《節奏 25》(1925)、《電影習作》 (1926)等,在這些影片中,他把一些有節奏地活動著的抽象幾何線條、平面和圖象顯示在畫面上。他曾說:“我認為電影就是利用照相技術手段來表現視覺節奏。”魯特曼的一些早期影片如《作品1—4號》(1921—1924) 中,有些畫面是由一些象X光照片那種模模糊糊的模型排列組成的。他后來轉向拍攝“城市交響樂”式的影片,如《柏林——大都市交響樂》 (1927),這是將抽象電影與紀錄片結合起來的產物。費興格的興趣主要在于將抽象的形式同音樂結合起來。里希特和費興格在法西斯上臺后移居美國,在那里繼續從事抽象電影的試驗。
抽象電影是20年代德法先鋒派電影運動的主要傾向之一。德國的先鋒派作品主要是抽象電影,法國的先鋒派人物也創作抽象電影,如費爾南·萊謝爾的《機器舞蹈》 (1924),尤金·德斯勞的 《機器進行曲》(1923),謝爾曼·杜拉克的《第927號唱片》(1927),曼·雷伊的 《愛馬克·巴基亞》 (1927)等。此外,匈亞利人莫霍里——納吉在20年代拍攝的《光的游戲》片集也被歸入抽象電影。從制作形式上來看,抽象電影可大致分為兩大類。一種是以攝影影象為基礎構成的抽象圖形。這種影片在攝錄現實中的物象時,興趣不在于它們的含義,而在于它們的形狀和運動形式。另一類繪制的抽象影片,有兩種情況,一是把畫好的抽象圖形拍攝在膠片上,即動畫式的抽象影片,另一種是把抽象圖形直接畫在膠片上。20年代先鋒派電影運動結束后,抽象電影又在后來的各種實驗電影流派中繼續存在,如美國的實驗電影運動、地下電影運動,并成為它們的主要傾向之一。這個時期的抽象電影形式也更加多種多樣,如美國的邁克爾·斯諾、埃德·埃姆斯維勤以及約翰和·詹姆斯·惠特尼兄弟等更進一步利用現代技術 (如錄象、計算機) 在抽象電影方面作了各種實驗。
上一篇:西方文學·電影·法斯賓德
下一篇:西方文學·電影·塔科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