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舞蹈·《尼金斯基—上帝的丑角》
由比利時現代芭蕾大師莫里斯·貝雅編舞編劇。音樂:彼埃爾·亨利,1971年10月8日首演于布魯塞爾國立森林禮堂,由二十世紀芭蕾舞團演出,喬治·頓、蘇珊娜·法賴爾等主演。貝雅以《瓦茨拉夫·尼多斯基日記》為主要依據,展現了作為普通人的尼金斯基和作為舞蹈家的尼金斯基的心靈、思想、情感以及他所以為人知的充滿祟高之情的幻想并將他在神經行將錯亂的日子里的靈魂深處的感受和痛苦傳達給人們。使人們更深切地了解這個杰出的舞蹈家。此劇是對尼金斯基一生的總結和概括,總體分為兩部分,共十一場。舞蹈過程中播放著《日記》的摘錄。第一部分描寫俄羅斯芭蕾舞團時代的尼金斯基。通過創世、地上樂園、女人、貶謫這人生四個點,表現了從他生命降臨到被逐出俄羅斯芭蕾舞團的這段生命歷程的思想感情和生活遭遇。第二部分描寫了尼金斯基在離開俄羅斯芭蕾舞團后,孜孜尋求上帝的精神歷程。表現了他憑著對上帝和人類的赤子之心,在戰爭磨難中獨自攀行、執著而瘋狂地尋找真正的愛的熱忱和精神,體現了他對戰爭的厭惡和博愛思想。在此劇中,貝雅將尼金斯基本人與他曾扮演過的四個角色融為一體,讓他們經常同時出現在舞臺上,并為這五個尼金斯基每人安排一名丑角相隨,以象征他們內心的靈魂。貝雅才華橫溢,他大膽地將視與聽,過去與現在,真實與想象重疊起來,運用象征手法,以虛構的情節刻畫出尼金斯這個天才怪杰的整體形象,并勾勒出他在神智最后清醒時的思想情感脈胳,表現了他對藝術、愛、宗教這三者關系的精神探索,說明了是這個拒絕他的愛心的世界造成了他的病狂和不幸。本劇音樂豐富多彩,既有柴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中熟悉的旋律,又有彼埃爾·亨利的現代電子樂,充分展示了人物內心情感和發展過程。對這個舞劇,評論界態度毀譽不一,但它在歐洲吸引了成千上萬熱情興奮的觀眾,引起轟動。
上一篇:西方文學·舞蹈·漢弗萊技巧
下一篇:西方文學·舞蹈·人體動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