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的劇作。寫于1939年,1941年第一次上演。大膽媽媽原來是17世紀德國作家格里美爾豪森的流浪漢小說中的一個人物。布萊希特在劇中僅僅借用了這個人物的名字。安娜·費爾琳是一個隨軍女商販,綽號“大膽媽媽”。她把自己的命運同戰爭聯系在一起,靠在戰爭中做小買賣為生。她曾先后嫁過幾個不同國籍的丈夫,身邊有三個孩子: 兒子埃里夫、施伐茲卡斯以及被士兵擊傷后變成啞巴的女兒卡特琳。小兒子施伐茲卡斯后來成為瑞典軍隊中的一名出納員。一次,大膽媽媽一家被俘,她的女兒和篷車雖然被救了出來,但她的小兒子因提著裝有二百塊金幣的錢箱無處躲藏,不得不把它扔到河里,被一個上士發現,隨即被處決。大兒子埃里夫一時成為軍隊里的英雄,但因為在戰亂中搶劫和殺死一個婦女而被處死。她的女兒卡特琳則因向哈勒城擊鼓鳴報軍情而被士兵槍殺。大膽媽媽在失去三個孩子之后,孤身一人拉著篷車,繼續跟著軍隊,靠戰爭為生。布萊希特堅持認為大膽媽媽是個消極人物,她唯利是圖,不惜犧牲自己的親生骨肉。在劇中,布萊希特寫出了大膽媽媽的愚昧、麻木和不覺悟,以期觀眾對這個人物產生理性的否定認識。然而,這部戲劇的演出效果可能出乎作者的預料,因為觀眾誰都會為她的悲劇性命運所感動,從而對她產生同情。從這一點來看,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也決不是完全排斥情感共鳴的。
上一篇:西方文學·《流血的婚禮》
下一篇:西方文學·《四川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