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絕纓
【出典】 漢·劉向《說苑》卷六《復恩》:“楚莊王賜群臣酒。日暮酒酣,燈燭滅,乃有人引美人之衣者,美人援絕其冠纓,告王曰:‘今者燭滅,有引妾衣者,妾援得其冠纓,持之,趣火來上,視絕纓者。’王曰:‘賜人酒使醉失禮,奈何欲顯婦人之節而辱士乎!’乃命左右曰:‘今日與寡人飲,不絕冠纓者不歡。’群臣百有余人,皆絕去其冠纓而上火,卒盡歡而罷。”
【釋義】 相傳楚莊王與群臣夜宴,有人趁燭滅黑暗之際去拉美人的衣裳,美人摘斷了他的冠纓(帽帶)作為記號,要求莊王查處。莊王為了掩飾那個人的失禮行為,下令讓大家都把冠纓摘斷。后因以“絕纓”為詠宴會或男女風流韻事的典故。
【例句】 ①香徑里、絕纓擲果無數。(柳永《迎新春》[嶰管變青律]17)這里用以表現汴京元夕時年輕男女的幽會歡情。②念擲果朋儕,絕纓宴會,當時曾痛飲。(柳永《宣清》[殘月朦朧]29)這里用以點明昔日宴會的風流浪漫,意在抒發“前歡已去”的惆悵。③絕纓嘗宴瓊樓杪,軟語清歌無限妙。(歐陽澈《玉樓春》[個人風韻天然俏]1173)這里用以點出瓊樓宴上的男女歡樂。
上一篇:典故《絕筆書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聚散摶沙》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