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琰·犍陀勒
南朝梁志怪小說。王琰撰。原載《冥祥記》。《法苑珠林》卷八十二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輯錄。作品敘述:晉時犍陀勒,不知何地人。曾游洛陽,周歷數年。世人雖敬其風操,而莫能測其功德之高。后來,他對人說:“盤鴟山中有古塔寺,若能修建,其福無量。”眾人許之,與俱入山。既到目的地,唯有草木深蕪,莫知其朕。勒指示說:“此是寺基也。”眾試掘之,果得塔下石礎。又指出講堂、僧房、井灶等遺址。開鑿尋求,皆如其言。于是世人始疑其異。寺既修成,勒為僧主。此寺離洛陽百里。每朝至洛,赴會聽講畢,輒乞油一缽,擎之還寺。雖復去來早晚,未曾失中哺之期。有人能日行數百里,欲隨而驗之,乃與俱。此人馳而不及;勒顧笑曰:“汝執吾袈裟,可以不倦。”既持衣后,不及移晷,便已至寺。其人休息數日乃還,方悟其為神人。后不知勒之所終。小說表現了僧人勒的高行神跡,使人們對佛門驚慕崇拜,信奉不疑。作品善抓典型片段,通過對比,來對人物進行刻畫。指示眾人修復古塔寺,赴洛百里一來一回不過中哺時,其神奇的超人行跡,寫來生動具體,不能不使讀者嘆服。《高僧傳》亦載有此故事,而文字有異。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物異志》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郭璞·狗封氏》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