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勞森
美國劇作家,以對美國政治問題、貧富分化問題的關注和對工人階級運動的描寫而著名。在最初的創作中,帶有明顯的表現主義色彩,如《羅杰·布魯姆》(1923) 和《游行圣歌》(1925)。后來的劇作與前期相比,有較大變化,以對現實問題的關注為特色?!陡咭衾取?1927) 描寫了美國民主政治的一出滑稽劇; 《英特納雄耐爾》(1928) 描繪了未來的無產階級革命; 《成功故事》 (1932) 精心刻劃了一個以出賣靈魂為代價來換取物質權利的人的性格;《圣心》 (1934) 描寫一位鄉村姑娘在紐約大都市的掙扎及其與一名罪犯的愛情。1934年完成的劇作《貴婦人》,描寫一位貴婦人想在愛惜錢財和同情窮人中間試圖折衷而終歸失敗。1937年完成的 《進行曲》,描寫了工人的靜坐罷工。勞森的作品,表現出對二三十年代重大社會問題的關注,但在藝術上超出了傳統的寫實手法,而以象征、幻想結構整部作品,以虛幻手法使作品與社會問題發生奇特的聯系,來表現作者對社會的批判和思考;作品中的時空關系的現實邏輯常被淡化,藝術上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具有表現主義的特點。
除劇作外,勞森還寫有電影劇本 《在北大西洋的行動》(1943) 和 《相撞》 (1947),并籌建了電影作家協會,自任第一屆主席。40年代后,由于政治上受到迫害,勞森將精力轉入到對美國傳統文化的研究。
上一篇:西方文學·新“新小說”
下一篇:西方文學·衣修伍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