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枌榆
【出典】 《史記》卷二八《封禪書》:“高祖初起,禱豐枌榆社。……后四歲,天下已定,詔御史,令豐謹(jǐn)治枌榆社,常以四時春以羊彘祠之。”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張晏曰:‘枌,白榆也。社在豐東北十五里。或曰枌榆,鄉(xiāng)名。高祖里社也。”
【釋義】 枌榆,鄉(xiāng)名,在今江蘇豐縣東北,本為漢高祖劉邦的故里。宋詞中常借以泛指故鄉(xiāng)。
【例句】 ①枌社新相識。恍瞻君、豐神氣貌,飄然仙白。(張榘《金縷曲·次韻拙逸劉直孺見寄言志》2682)這里用本典表示同鄉(xiāng)。作者為鎮(zhèn)江人,劉直孺為金壇(屬鎮(zhèn)江府)人。故用此典。②枌榆接畛。管此去親盟,鎮(zhèn)長交聘。(哀長吉《齊天樂·賀人入贅》2716)這里用以形容入贅者與其岳父原是鄉(xiāng)親。
上一篇:典故《封綿》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楓葉滿階紅萬片》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