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爆文學
原子彈文學之日文略稱。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1945年當原子彈投到廣島、長崎時,正在廣島、長崎的文學家根據他們的真實見聞寫下的真實性較高的文學作品。這類作品以原民喜的《夏之花》 (1947)、大田洋子的小說《尸街》(1948)、正田篠枝的詩歌集《懺悔》(1947)等為代表。二是原子彈爆炸時還是學生,以后才成為作家的人的作品。當年這些學生曾目睹許多同學、鄰人不幸犧牲。這些作品表現了對于原子彈病的不安,恐懼心理,表達了對死者深切的懷念以及處于核時代的人民的呼聲。主要作品有林京子的《節日之地》 (1975)、竹西寬子的《儀式》 (1963)、渡邊廣七的《終末傳說》 (1978)等。三是一些具有良知的文學家從各種角度描寫廣島、長崎的原子彈爆炸,核時代所帶來的問題與人類之間關系的作品。這類作品以井伏鱒二的《黑雨》 (1965—1966)及佐多稻子的《樹影》(1970—1972)最為有名。另外還有堀田善衛的《審判》(1960—1963)、福永武彥的《死亡島》(1966—1971)、大江健三郎的《廣島筆記》 (1965)等。
上一篇:盧比斯
下一篇:古蘭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