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學研究·詩本義
一名《毛詩本義》。詩經(jīng)學專著。十六卷。北宋歐陽修撰。包括本義說解一百十四篇(卷一至卷十二);一義解二十篇、取舍義十二篇(卷十三);時世論、本末論、豳問、魯問、序問(卷十四);統(tǒng)解(卷十五)等部分。鄭氏詩譜補亡及詩圖總序附于卷末(實即卷十六)。本義說解為此書的主體,二論三問則屬專題討論,這些最能窺見作者詩學的基本觀點。本義說解多議毛、鄭之失。歐陽修在《詩統(tǒng)解序》中提出“予欲志鄭氏之妄,益毛氏之疏略而不至者,合之于經(jīng)”。作者早年定下的著書宗旨,頗能堅持始終。對于《詩序》,他是崇信的,在本義說解中,議及序言失當?shù)膬H《螽斯》、《兔罝》等十篇,而評詆毛鄭之失者則隨處可見。例如《召南·甘棠》篇“本義”云:“毛、鄭皆謂蔽芾小貌,失詩義矣。蔽,能蔽風日,俾人舍其下也。芾,茂盛貌,蔽芾,乃大樹之茂盛者也?!薄洱R風·東方之日》“本義”云:“以詩文考之,日月非喻君臣,毛鄭固皆失之矣。”《周頌·有客》:“有客有客,亦白其馬”,“本義”認為“亦”為語助,“亦白其馬”,只是說有客乘白馬而已。指斥毛、鄭所釋“亦周也”、“亦武庚也”皆“妄自為說”。二論三問集中表現(xiàn)了論詩見解?!侗灸┱摗钒褜υ娏x的解說,歸納為詩人之意、圣人之志、太師之職、講師之業(yè)四類,并區(qū)分本末。主張學者應以詩人之意與圣人之志為本,太師之職與講師之業(yè)為末。讀詩最重要的是要求得詩人之意,也就是詩的本義,至于太師之職、經(jīng)師之業(yè)即或不去談它,也無關(guān)緊要。他把詩人之意與經(jīng)師之業(yè)分別開來,對那些妄自為說的經(jīng)師,加以貶抑,是非常卓越的見解。至于他認為《詩經(jīng)》中具有體現(xiàn)“圣人之志”的教義,認為美刺是詩人作詩的動機和目的,則是錯誤的,不可取的?!稌r世論》指出舊時所定作詩時世的矛盾與零亂,指出《詩序》、《詩譜》論述的不當。歐陽修經(jīng)過考核,認定《關(guān)雎》、《鹿鳴》皆周衰之詩,認定《周頌·昊天有成命》、《周頌·噫嘻》皆康王以后詩,認定《周頌·執(zhí)競》為昭王以后詩,都是非常可取的見解?!夺賳枴穼τ卩嵭ⅰ镀咴隆吩姲苏拢譃轱L、雅、頌三體,提出質(zhì)疑;《魯問》對于《魯頌》盛稱魯僖公的武功,提出質(zhì)疑;《序問》對子夏作序,表示了否定的意見,大都中肯。惟在《序問》中肯定《毛詩》諸序與《孟子》說詩多合,則是錯誤的,因為《詩序》晚出,序中多附會和引用先秦典籍?!端膸烊珪偰刻嵋氛f:“自唐以來,說詩者莫敢議毛、鄭,雖老師宿儒,亦謹守小序,至宋而新義日增,舊說幾廢,推原所始,實發(fā)于修?!?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ouyangxi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歐陽修的《詩本義》主要為糾正毛鄭之失而作,論及的僅《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而非通論全書,理論未成體系,又多尊信《詩序》之說,因而書中難免瑕瑜互見。雖然如此,歐陽修論詩的見解,對整個宋代的《詩經(jīng)》研究,仍然起著廣泛、深遠的影響,對蘇轍、鄭樵、朱熹更起著直接的啟迪作用?!对姳玖x》有《四庫全書》本?!锻ㄖ咎媒?jīng)解》本,系據(jù)錢遵王宋刊本復刊,較佳。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論著述·詩式
下一篇:詩詞研究·主要詩集·總集·詩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