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作家論·盧綸
大歷中,詩人李端、錢起、韓翃輩能為五言詩,而辭情捷麗,綸作尤工。至貞元末,錢、李諸公凋落,綸為懷舊詩五十韻,敘其事曰:“吾與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員外發、崔補闕同、 耿拾遺湋、李校書端, 風塵追游, 向三十載。 數公皆負當時盛稱,榮耀未幾,俱沉下泉。傷悼之際,暢博士當追感前事,賦詩五十韻見寄,輒有所酬,以申悲舊,兼寄夏侯審侍御。”其歷言諸子云:“侍郎文章宗,杰出準楚靈,掌賦若吹籟,司言如建瓴。郎中善余慶,雅韻與琴清,郁郁松帶雪,蕭蕭鴻入冥。員外真貴儒,弱冠披華纓,月香飄桂實,乳溜瀝瓊英。補闕思沖融,巾拂藝亦精,彩蝶戲芳圃,瑞云滋翠屏。拾遺興難侔,逸調曠無程,九醞貯彌潔,三花寒轉馨。校書才智雄,舉世一娉婷,睹墅鬼神變,屬辭鸞鳳驚。差肩曳長裙,總轡奉和鈴,共賦瑤臺雪,同觀金谷笙。倚天方比劍,沉水忽如瓶。君持玉盤珠,寫我懷袖盈,讀罷涕交頤,愿言躋百齡。”綸之才思,皆此類也。(《舊唐書·盧簡辭傳》 附《盧綸傳》)
盧綸、李益善為五言絕句,意在言外。(劉克莊《后村詩話》 后集卷一)
盧綸與李益中表,唱酬交贊,在大歷十才子中號為翹楚。(吳師道《吳禮部詩話》 引時天彝《唐百家詩選評》)
綸與吉中孚、 韓翃、 耿湋、 錢起、 司空曙、 苗發、 崔峒、夏侯審、李端、聯藻文林,銀黃相生,且同臭味,契分俱深,時號“大歷十才子”。唐之文體,至此一變矣。綸所作特勝,不減盛時,如三河少年,風流自賞。(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四)
盧詩開朗,不作舉止,陡發驚彩,煥爾觸目,篇章亦富埒錢、劉。以古體未遒,屈居二氏亞等。(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七)
盧詩尚樸,別是一種風味,恨篇各有瑕,似乏全力。鐘愛其僻,所選獨富,要不可作正法門。(唐汝詢《江編唐詩十集》)
允言詩樸厚渾雅,輒多悲調。摹情處如“兩行燈下淚,一紙嶺南書”,己極傷心。及“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交疏貧病里,身老是非間”,俱實境語,何痛徹之動人也! 至《泊揚子江岸》與《山中詠古木》,寫景寓意,不徒以聲響成律者。(周敬、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陳繼儒曰: 盧詩奇悍之中,自饒雅致。(同上)
周珽曰: 允言才情雄灝,律詩煮古為餌,服以石漿,氣之所噓,俱成金鵲腦,中唐詞壇赤幟也。(同上)
七言古,盧氣勝于劉,才勝于錢,故稍為軼蕩而有格,但未能完美耳。(許學夷《詩源辯體》卷二一)
大歷、 貞元, 國幾于亡, 音乃亂矣。 盧綸、 耿湋當為風氣所攝。綸七言近體極富,乃全入傖父。世所艷稱,如“東風吹雨”者,亦蹇薄。唯此作 (按指《長安疾后首秋夜即事》) 差為條達耳。惡詩極壞世人手眼,大歷十才子往往而有。(王夫之 《唐詩評選》 卷四)
劉長卿外,盧綸為佳。其詩亦以真而入妙。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貌衰緣藥盡,起晚為山寒”、“語少心長苦,愁深醉自歸”、“顏衰重喜歸鄉國,身賤多慚問姓名”、“高歌猶愛《思歸引》,醉語唯夸漉酒巾”、“故友九泉留語別,逐臣千里寄書來”,皆能使人情為之移,甚者欷歔欲絕。寫景之工,則如“估客眼知浪靜,舟人夜語覺潮生”、“上方月曉聞僧語,下界林疏見客行”、“孤村樹色昏殘雨,遠寺鐘聲帶夕陽”、“折花朝露滴,漱石野泉清”、“泉急魚依藻,花繁鳥近人”、“路濕云初上,山明日正中”、“人隨雁迢遞,棧與云重迭”,悉如目見也。(賀裳 《載酒園詩話》 又編)
盧允言“衰顏重喜歸鄉國”,是自幸語;“身賤多慚問姓名”,是世故語;“估客晝眼,知浪靜”,是看他得意語;“舟人夜語覺潮生”,是唯我獨醒語。余因向老無成,最怕人問尊庚幾何,同此可憐。(薛雪 《一瓢詩話》)
盧允言詩意境不遠,而語輒中情,調亦圓勁,大歷妙手。(喬億 《大歷詩略》)
大歷諸子兼長七言古者,推盧綸、韓翃,比之摩詰、東川可稱具體。(管世銘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
大歷十才子,盧綸第一,吾鄉吉侍郎中孚第二。盧詩清高,可以與劉文房匹,不愧稱首。吉嘗薦盧于朝,盧集憶吉詩甚多,兩人蓋尤相契也。(潘德輿《養一齋詩話》卷七)
綸詩五絕時作勁健語; 七律則情致深婉,有一唱三嘆之音。(潘德衡《唐詩評選》卷下)
其源出于王筠、庚信。七古為優,明茂相宣,在君虞之亞; 《冬日登城》一首,太白之遺也。絕句清英獨秀,工寫神情。排律端凝,尚見陳隋實力。(宋育仁《三唐詩品》)
上一篇:唐詩·作家論·盧照鄰
下一篇:唐詩·典籍論·評論及資料·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