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研究·詩論著述·世說新語
筆記小說。南朝宋劉義慶撰。劉義慶(403—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封臨川王,招聚才學之士,著《世說新語》八卷,梁劉孝標注分為十卷。原本已不可見。今本均分為三卷(或每卷再分上下,則為六卷)。據汪藻《敘錄》,知宋代已是如此,正文及注文都經過晏殊的刪節。《世說新語》所記之事,自后漢迄于東晉,共分三十六門。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文學批評資料。《文學》一門,內容包括文章和學術,以第六十六則曹植作七步詩為界,可見其“文學”概念仍承先秦之舊。但書中記載了許多人物品評的新概念,如“風骨”、“言意”、“神似”、“形似”、“神氣”等,后來均為文學理論所襲用。《巧藝》篇中記載論畫諸語,表現了由人物品評到論文談藝的轉變。如顧愷之“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手揮五弦易,目送飛鴻難”,為歷代論畫者津津樂道。其次,書中還記載了晉人對自然美的發現與欣賞,如《言語》篇載:“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顧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此外,摘句批評的材料也以此書記載為早。摘句不僅用于文學作品的欣賞,也用于經書的欣賞,如《文學》篇中“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以及王孝伯行散,“問古詩何句最佳”等。這影響到唐元競的《古今詩人秀句》,后來演化成句圖著作,晉人可謂開其端。書中還記載了當時人對一些作家作品的評論,在后世亦頗有影響,如孫綽對陸機、潘岳的評論,就影響到鐘嶸《詩品》和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另外一些詩人作品已佚,借當時人的評論可以略窺其特色,如晉簡文帝對玄言詩人許詢的評論。《世說新語》中還記載了一些文人的佚事,成為流傳久遠的文壇掌故,如曹植“七步中作詩”,左思作《三都賦》,袁宏作《詠史詩》等,對后世也頗有影響。此書版本頗多。今人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取材宏富,前者偏重史實,后者偏重語言,二書均由中華書局出版。
上一篇:詩詞研究·詩學概念·丑
下一篇:詩詞研究·重要詩人·丘逢甲